前日說到香港西醫註冊之苛嚴,連本港西醫書院畢業,學業優異的孫中山都被拒之門外,未能在港執業。
一九九五年,為免九七回歸後可能產生的問題,香港再度通過《一九九五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統一考試以防人為因素或政治壓力而降低西醫註冊門檻。
此前,英國及英聯邦醫生獲准免試進入香港行醫,而中國內地、美國及非英聯邦畢業生則須參加執照試。修訂後的條例意在防止可能要求如從前英籍醫生一樣,免試註冊的中國內地醫科畢業生湧港競爭。儘管條例受到內地、台灣在內的非英聯邦醫生的反對,但不能改變事實於絲毫。
之後,由周梁淑怡議員提議的《一九九七年醫生註冊(過渡條文)條例》獲通過,確保了九七年前已入讀英聯邦醫學院的香港學生能免試回港執業。這些醫學生應該感謝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為其子回港所做的努力。
因為這一嚴格的考試註冊制度,據統計,截至二○一一年,香港有超過六百名的暨南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其中約四百名未通過考試;一千名中山醫科大學畢業生中,約七百名沒有通過執照試。此外,全港約有超過三千五百名來自內地各省和台灣的醫科畢業生未能通過執照試。
我曾就此問過一位通過執業試的內地來港醫生:如何看待兩地的醫生水準?他答:「內地幅員遼闊,人多事雜。有最好的醫生,也有不合格的,水平參差,而香港醫生整體素質比較整齊。」這都拜得香港嚴格的醫生註冊制度。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