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區的主幹道人民路,被市民稱作這座城市的形象之路,不僅因為市委市政府等主要機構坐落在此,幾處高大上的廣場花園帶來美麗風景,還因為這條路寬闊平坦,行道樹整齊,是綠化和衛生設施最好的一條路。
就是這樣一條筆直的雙向六車道大路,卻在一間國際化大酒店附近委婉地出現了一處「梗」。說它委婉,是說這個「梗」並沒有影響到機動車道的暢通,但緊挨着的慢車道在這裏卻整整窄了二分之一,遠遠地看去,像大路的臂彎,挽着一處憩息的小島。
小島被柵欄圍起,中間矗立着一株老樹。
原來是一株老樹「梗」在了慢車道上。
老樹盤根錯節,枝葉茂盛,撐起偌大一片綠色。老樹非名木,是鄉間隨處可見的臭椿。
城市擴建,都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之勢。平房推地是必然,樹林也難以倖免,為何這樣一株老臭椿卻獨獨被如此保護,且佔盡路邊風光呢?
坊間關於老樹的傳說,流傳最廣的有兩種:一說是多年前,這裏還是農村,樹的主人缺錢,想把這樹賣了,但每每砍伐便覺頭痛欲裂,運斧困難,於是作罷。後來賣與一木材商,但木材商也無法砍伐,買賣沒有做成。直到城市擴建拆遷,主人喬遷新居離開故土,這株老樹仍在;一說是修建這條道路時,旁邊的房屋樹木都被推平了,唯獨這棵老樹,挖掘機、推土機一靠前,準會發生故障,或熄火或翻車,一而再,再而三,難以施工,於是向上級彙報,更改初衷,把慢車道的二分之一留給這棵有神靈的老樹了。
老樹幸運地留在了原地,一晃又是十多年,樹身已粗壯至三人合抱。春天滿眼翠綠,夏季濃蔭如蓋,深秋黃葉鋪地,隆冬巍巍峨峨。多年過去,數度自然災害已摧毀路邊樹木無數,但老樹巋然。前不久的颱風,許多城市建築甚至堅固的高炮都有倒塌,老樹只是飄落了一地的樹葉。
人們說,老樹真的有神靈啊。
老樹的傳說添加了新的內容不脛而走,逢農曆初一、十五,有不少人來上香,還有外地人驅車前來許願。老樹被繫上了一條條的紅絲帶,在風中飄動着,越發春意盎然了。周末,還有不少遊人前來拍照,老樹已成為城市一景。
居住在老樹附近的社區,習慣傍晚散步去看老樹,看到綠蔭中絲帶紅艷、香火繚繞,總會讓人想起《詩經.小雅》中「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的詩句,想起樹與人類,樹與家園,樹與文化傳承,一棵樹就是一部活着的歷史,它紀錄着歲月的滄桑,紀錄着人類和樹的相互依存。
近年來,朝拜樹靈的人愈來愈多了,人們相信樹能給人類帶來蔭佑和福澤。相關部門也愈來愈重視,更換了護欄,掛上了名木標誌。
傳說中老樹的主人是誰,它最早屬於哪個村莊,這些都不重要了。也許那個駕駛挖掘機或推土機的師傅,心中早有敬畏,不敢貿然摧毀這樣一棵堪比老人的大樹,用善意的謊言彙報上級,保護了大樹;也許道路的設計者壓根就沒有想過要砍伐它,早為它預留了一個慢車道上的小島,一切都渾然天成。坊間傳言的意圖在於保護大自然的生靈,老樹沒有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倒下,這就是樹的幸運,也是城市和人的幸運。
有靈性的老樹帶着它的故事和滄桑,站在路邊,櫛風沐雨,日日夜夜迎來送往。
每天,這條路上南來北往的人們絡繹不絕。當車行至大樹路段,必減速慢行,而通過慢車道的電瓶車和自行車,大多停下,推車經過。有的車還緩緩鳴笛通過,表達對一棵樹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