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每年一入夏,涼麵便成為我家天天不變、雷打不動的午餐尤物,一直要吃到夏去秋涼方肯甘休。
一碗涼麵下肚,頓覺渾身上下涼滋滋的,愜意一整天,涼爽一整天;倘若是哪一天因故未能吃上涼麵的話,那麼,那一天的家人,一個個都像是丟了魂似的,渾渾噩噩無精打采不說,還時時處於「總覺得今天有件什麼事兒沒幹」的疑問之中,悶熱一整天,煩躁一整天。
我家涼麵的烹飪製作技藝,堪稱別具一格、別具匠心。尤其是那烹製涼麵的食材調料,儘管繁多,但是卻是必須要備齊備全的,少了一味都會大煞風景,都不是我家涼麵所獨有的「味」。這些食材調料大抵有:機製銀絲濕麵、小葱、鹽、雞精、醬油、花生醬、小磨麻油、辣油、青黃瓜、綠豆芽、五香乾等。
我家烹製涼麵的製作工序,大抵分為「涼麵製作」和「佐料製作」兩個部分:
涼麵製作部分。將當天早晨新買來的機製銀絲濕麵,在加了少許鹽的開水鍋中煮熟,卻絕對不能煮爛,根根麵條都不變形、都不綿糊;再將煮熟的銀絲濕麵,盛入有網眼的盛具裏,在自來水下邊沖洗邊輕輕翻動,使其冷卻,使其去糊;再使用已經冷卻備用的涼開水,邊沖洗邊輕輕翻動盛具裏的銀絲濕麵,使其冷卻,使其衛生;再將熟銀絲濕麵倒入不銹鋼大菜盆中,加入小葱花、醬油、雞精、麻油、花生醬等輕輕攪拌,攪拌的動作千萬不能太大、太重,以免攪碎了銀絲濕麵條。此時,可將這盆麵條罩上菜罩,置於陰涼處自然冷卻,備用。
佐料製作部分。將青黃瓜、五香乾過刀切成細絲,越細越好,以與銀絲麵條相稱相配。將五香乾絲以醬油、麻油、小葱花涼拌,裝盤,備用;然後分別將青黃瓜絲和綠豆芽下鍋炒至九成熟,放少許鹽,各出鍋,各裝盤,各淋麻油,並撒上小葱花,備用。
食用時,全家圍坐的餐桌上,中間是那隻盛滿全盆的涼麵,周邊是三盤佐餐小菜,為涼拌五香乾絲、素炒青黃瓜絲和素炒綠豆芽。之所以不將它們倒入涼麵中,完全是因為眾口難調、各取所愛的緣故。而瓶裝辣油則是立於一側,誰愛吃辣誰用之。
我家烹製的涼麵的美食特色大抵有:無葷全素,無陳全鮮;麵條為銀絲,麻油為小磨;銀絲涼麵香,小磨麻油香,花生醬香,小葱花香,合成為「妙不可言的清香」;銀絲涼麵清涼,佐餐小菜清新,家庭氛圍清靜,美食家人清純,營造出「清涼美食世界」。
我家烹製涼麵的注意事項,則有「四不」之示:一是千萬不能放入冰箱冷卻,而要置於陰涼處自然冷卻,以免產生串味影響口感;二是千萬不能使用豬油、豬肉等葷腥食材,而要全部採用青黃瓜、五香乾等素食食材,以免火上加油頻添熱能;三是千萬不能用筷子等工具攪拌,而要憑藉手指輕輕翻動,以免銀絲麵條斷碎變形;四是千萬不能使用筒裝乾麵製作,而要採用新鮮機製濕麵,以免食材不對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