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首部全程3D實拍,並使用Atmos全景聲拍攝的3D戲曲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管樂、周怡報道:「中國戲曲節2016」之三維戲曲電影欣賞中,三維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與《霸王別姬》分別於本月十二日、十三日晚在香港大會堂放映。導演滕俊傑昨日出席由滬港文化交流協會與沙龍文化產業研究所主辦的交流會,分享了3D京劇電影的創作歷程。「首次拍攝3D電影,我們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空穴來風,是傳承使命的驅使。」滕俊傑表示。
京劇為本 電影為用
擁有電視劇拍攝經驗逾三十年的滕俊傑,若要說拍一部電視劇,他自然是信心十足,但接拍3D電影《霸王別姬》,從電視到電影的反差,令他有些為難。「困難肯定是有的,但京劇作為中國當代眾多藝術的源泉,能夠拍攝這樣一部經典之作,也是我嚮往已久、夢寐以求的。」
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依舊講述的是西楚霸王項羽的興起與衰落,以及他與摯愛虞姬的故事。滕俊傑表示,拍攝時除了將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與當代科技結合之外,還會考慮年輕觀眾的感受。他說:「我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年輕人主動接近京劇,對京劇產生好感,也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價值。」為此,滕俊傑和團隊走訪多間大學進行實地調查,結合了眾多年輕學生的意見。「3D電影是未來電影發展的方向之一,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年輕人對3D呈現的傳統戲曲也有一定的期待。」
「京劇為本,電影為用。」滕俊傑並沒有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過分改變傳統。他牢記?本劇藝術指導梅葆玖說過的話:「不要拍的不像京劇了。」而對電影進行理智、保留地創新,以不破壞京劇傳統為原則,完整地呈現京劇人物唱腔、念白、身段、圓場等表演特點。
同時,通過電影技術,滕俊傑讓京劇的空間更有廣度,通過3D空間表達京劇表演,「就算沒有接觸過京劇的觀眾,也不會因為看不懂而走神或想睡覺。」
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台、電影頻道等聯合出品,主演包括尚長榮、史依弘、李軍、王立軍、藍天等。該影片是中國首部全程3D實拍,並使用Atmos全景聲拍攝的3D戲曲電影,先後於二○一四年五月、二○一五年十二月和二○一六年四月獲邀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紀念世界電影一百二十周年,以及日本東京電影節上放映。
圓場表演 一步一景
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京劇大師周信芳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蕭何深感韓信乃棟樑之材,四次向劉邦「薦賢」,劉邦不予重用,韓信棄官出逃,蕭何不顧山高路遠,披星戴月「追賢」,終使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開啟了興漢滅楚的歷史征程。3D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由被譽為當今麒派領軍人物陳少雲領銜主演,還有何澍、傅希如、嚴慶谷、金喜全等出演。
電影中重點表現蕭何的四次「薦賢」,而對「月下追韓信」的過程,滕俊傑採用了三百六十度環繞摳像技術,即演員在一個綠色圓形封閉空間內進行圓場表演,攝影機架在圓心跟隨演員的表演進行同樣軌跡的拍攝,再通過後期摳像貼畫,實現演員身後的的背景不斷變換,體現一步一景的流動畫面,保留了完整的京劇圓場部分,就此,3D《蕭何月下追韓信》在戲曲電影拍攝中尚屬首例。
為了將戲曲的虛擬藝術表現手法在電影中得到完整表達,滕俊傑與劇組人員在調度、製景、天幕與多媒體等方面作出多種嘗試,既保留麒派藝術的特點,又試圖滿足年輕觀眾的審美。「沒有年輕人的藝術是沒有明天的。」滕俊傑表示,電影比京劇舞台有更多的展示空間,而3D電影為戲曲藝術探索出了一條新的傳播途徑,也為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香港國際電影節秘書長汪長禹、中國梅蘭芳京劇藝術基金會名譽會長兼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李和聲等亦出席了當天的交流會。
編者按:三維崑劇電影《景陽鐘》七月十七日晚上七時半在香港大會堂劇院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