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感受「留白」之趣/小 可

時間:2016-07-13 03:15:48來源:大公網

感受「留白」之趣/小 可

  圖:馬遠《寒江獨釣圖》留白一大片,意境深遠/網絡圖片

 

  有位內地著名演員,接受電子媒體採訪,表示最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他限制自己每年只接拍兩部戲,覺得這樣自己安靜了很多,有空去旅遊,看看這個世界,去博物館、去美術館,看看想看的東西。對他來說,這是最珍貴的,因為他在年輕時能有這樣的精力和感悟,比他在老了以後有這個想法卻沒有這個體力要好得多。他現在吃的東西,以及想要、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覺得自己擁有太多,應該放掉一些。有很多事情很難做得到,但是他做到了,比如他十二年來未曾吃過一口即食麵,十多年來沒吃過一口味精,連續十年每天早上空腹吃一個蘋果。訪問接近尾聲,訪問者不停拍手,不停說:「謝謝,謝謝,非常好!」

  作為觀眾的小可,也不由得拍手叫好。該演員身在大都市北京,小可也是身在大都市香港。退休人士飽經世情,有這種想法不足為奇,該演員才屆不惑之年,在鬧市和在前衛圈子工作,竟也堅持簡約生活十多年之久,心態之超然,讓人佩服。

  想從紛鬧中獲得寧靜,要靠自己去尋找,這裏試從「留白」說起。留白一詞,在繪畫創作而言,是個載體,是為了使整個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留有可供想像的空間。透過留白,更能反映簡單、安閒的理念,畫紙面積方寸,卻可以顯示天地之寬。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一個獨坐船上的漁翁,以及船隻四周的幾筆水波紋,此外全部空白。正由於有這一大片空白,才突出了強烈的空間感,襯托出「獨」的氛圍,讓人「看」到了平靜無垠的江水,以及釣漁人專心垂釣的神情。虛實並濟,此處無物勝有物,意境深遠。狹窄與寬廣、繁囂與寧靜、混亂與整齊、混濁與清新……留白,含義無盡,它並不是「空」,也不是「無」。佛家的「空」和道家的「無」,本意接近,都指心靈清淨澄明,是心性修為,內容豐富。佛家看破諸物輪迴之空,道家摒棄蒙蔽五官之物,復歸本真。

  試舉生活上的「留白」,例一:暑熱的一個星期天,小可和阿梅一起走進沙田公園,在位於出入口通道旁的椅子稍事歇息。不到兩分鐘,阿梅已經呼呼入睡,大半個小時,全然聽不到往來吵鬧的人聲,小可則只能瞇一下眼。例二:阿寬每天坐巴士上班,人一旦在座位上,必然入睡,一星期總有兩三天搭過站,下車走回頭路並不罕有。你可以說阿梅和阿寬貪睡,但如果不是心無罣礙,是斷不可能做到的。

  在客觀環境中,小可也曾感受到點滴「留白」之趣。例一:訪荃灣三棟屋遺址,遺址位於荃灣的一個山坡上,四周種植的古樹,每棵至少有二百年歷史,遺址後面有三棟屋公園。人站在小山坡上,其實與下面鬧市僅咫尺之遙。這邊廂,平靜得很;那邊廂,巴士站、商場,人與車,絡繹於途,摩肩接踵的行人,不似在行走,簡直是在賽跑。有那邊的嘈雜,更顯得這邊的幽靜。

  例二:小可到葵芳公共屋邨,看邨內 每年盛開的紅花風鈴木。未進屋邨,人聲 、車聲不絕於耳,塵土飛揚。甫進屋邨, 但見不用上班的老人家,或下棋、或聊天 ,節奏奇慢,悠然自得。處處花草樹木, 令人神清氣爽、耳目靈通。屋邨內外, 也是僅幾步之遙,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 界。

  例三:小可一次在港島南風道金夫人徑攀山,彷彿進入了原始森林,耳際卻隱若傳來車聲,原來不遠處就是馬路……

  小可愛交通暢順、店舖林立的香港,即使颱風颳起,或大雨傾盆,越來越多的商場與住宅,都有有蓋通道緊密相連,人外出,可以衣衫不濕,也能買得到所需食物及用品。你愛便捷,那麼人自然擠、空間自然小,但又想寧靜,這時,你就必須學點「留白」學問。寧靜並不是繁華社會必然的「制度附件」,它的存在,要靠自己多番想像、尋找。紅塵俗世,如能做到物欲苛求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簡單,舉重若輕,棄重取輕,人自然心境平和,越來越快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