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西九上海簽戲曲合作協議

時間:2016-07-13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梁慧怡、汪明荃、茹國烈、張鳴、毛俊輝出席簽署儀式/大公報記者周婉京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婉京、郭雨南報道:昨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下稱管理局)與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就藝術發展到場地經營等事項互相交流。

  下月滬上考察

  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表示,自五月十六日戲曲中心主劇場結構完成升頂工程,在發展硬件的同時,戲曲中心亦重視軟件的建設。是次與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旨在雙方於場地管理、推廣、宣傳、演員訓練、觀眾培養等方面促成交流。今年的兩項具體安排為:八月底率領香港戲曲界代表(由戲曲中心、八和會館、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及粵劇發展基金組成的交流團)前赴上海考察;今年年底支持本地青年戲曲人才參與「上海小劇場戲曲節」。

  「對香港來講,這次合作將是我們向上海借鑒、學習的重要機會,重點落在如何統一地為不同的戲曲單位、工作發展做一個全面規劃,戲曲的不同發展方向應環環相扣,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的作用正是聯繫這些不同機構。我們亦將邀請該中心代表團參與西九戲曲中心開幕季。」茹國烈說。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成立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現由「六大劇院、兩個劇場」組成,下轄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滬劇院、上海越劇院、上海淮劇團、上海評彈團,以及上海宛平劇場、上海長江劇場,共計一千一百三十五人。

  變革利專業化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張鳴昨日在簽署儀式上,從戲曲傳承、戲曲創作、人才培養、品牌培育四個方面介紹了戲曲藝術中心與下屬劇團的營運情況。她稱,該中心成立是近年上海戲曲界體制的一次重大變革——變革前許多劇團曾採用「代管機制」,造成主單位「代而不管」,不利藝術院團專業化建設。中心成立後,六大院團享受政府撥款,僅從去年經費上看,八成五來自政府扶持,一成五來自市場收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的重要使命是戲曲的保護與傳承,不是為了保護而保護,而是應運而生地適應當下觀眾需要,總結為「八字方針」: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就戲曲傳承來看,張鳴提出人才斷層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針對戲曲學習「口傳身授」的特點,需要給予老中青人才不同方式的培養或資助。「許多學院制培養出來的高學歷人才到了院團上不了台、演不了戲,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採取獨創的『學管制』,特意請老一輩的藝術家一節戲一節戲地教,希望調和學院制與戲曲個性化傳習之間的矛盾。」她認為,出自學院的畢業生有他們的優勢,文化基本功和理解力都是強項,如有不同流派的名家「傳幫帶」,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業界冀多交流

  應邀出席分享戲曲傳承心得的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說,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戲迷,從小就非常喜歡戲曲:「在聽到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運作情況之前,我其實是比較擔心的,因為我們一直聽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很多傳統的東西都沒有了,年輕人不喜歡看、學習這些傳統的東西,而現在大家開始慢慢意識到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剛剛聽了介紹,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得到國家的扶持,且分工仔細,方方面面都非常完整,值得學習。希望以後我們能有更多交流,讓文化圈更成熟。」

  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毛俊輝說:「今天我在聽到上海戲曲藝術中心要走的路,包括我們這些寶貴的東西的傳承問題,怎樣創作、發展,最後創立出品牌,非常激動。我小時候在上海就看過廣東戲,包括白駒榮在上海的演出,上海有這個歷史,有這個基礎,是一個戲曲的中心。這次合作為今後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發揚本地粵劇,培養粵劇人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