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康熙很萌很科學\馬浩亮

時間:2016-07-09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晚年康熙朝服像\網絡圖片

 

  阿嬌很傻很天真,康熙很萌很科學。很萌很科學的康熙,不是蔡康永也不是徐熙娣,而是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雍正的老爸,乾隆的爺爺。

  中國古代的幾百位皇帝當中,文學愛好者很多,別的且不說,就是隋煬帝楊廣、宋徽宗趙佶、南唐後主李煜、陳後主陳叔寶這些暴君、昏君、亡國之君,哪個不是在文學、書法、美術史上佔有響噹噹的一席之地。《玉樹後庭花》,「一江春水向東流」,賺取了多少離人淚。康熙的孫子乾隆皇帝,一生更是以四萬首詩榮登人類詩史上的數量榜首,至今無人打破。

  但若論「科學範兒」,則恐怕非康熙莫屬。中國古人,向來是看重仁義禮智、詩詞歌賦,而不太重視自然科學的,及至清末仍將鐵路、輪船、電報都斥為「奇技淫巧」,上世紀的任鴻雋、馮友蘭諸位先生都直言「中國無科學」。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出了康熙這麼一位「異類」。《清史稿》第二百七十二卷(列傳第五十九)是《湯若望楊光先南懷仁傳》,為歐洲人單獨在中國正史中立傳,這是絕無僅有的。相比之下,《明史》對利瑪竇則是一筆帶過。湯若望、楊光先、南懷仁雖然都是地地道道的漢人名字,其實卻都是金頭髮藍眼睛的歐洲人,他們對康熙的科學之路影響至深。

  康熙曾對臣子們自剖心路:「爾等惟知朕算術之精,卻不知朕學算之故。朕幼時,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至大辟。楊光先、湯若望於午門外九卿前當面賭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

  以九五之尊的皇帝,放下架子虛心學習西洋科學,這是很難得的。而對康熙影響最大的啟蒙老師則是南懷仁。這位比利時傳教士,原名Ferdinand Verbiest,後來學着儒家士大夫取名南懷仁,字敦伯,又字勛卿。他曾經在長達五個月的時間裏,從早到晚給康熙講授幾何學和天文學,還將《幾何原本》譯成滿文,陪同皇帝出巡,沿途觀天測地,並介紹西方的重力、重心、浮力、折射等力學、光學知識。

  康熙皇帝還把南懷仁擢升為欽天監監正,主持改造觀象臺儀器,如今大部分仍然矗立於北京長安街邊上的古觀象臺。南懷仁後來還官至工部侍郎,卒謚「勤敏」。在清代,文官通常只有二品以上才能得到謚號,是無與倫比的崇典。

  儘管康熙對科學的興趣,獵奇佔了相當的成分,但他卻頗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清聖祖仁皇帝實錄》第二百九十一卷收錄了康熙六十年三月的一份給內閣大學士們的上諭,曰:「書冊所載,有不可盡信者……又雲囊螢讀書,朕曾取百枚,盛以大囊照書,字畫竟不能辨。此書之不可盡信者。」

  無上崇隆權威的上諭裏,已經六十八歲高齡的皇帝,向這些一品大員們訓示的不是軍機大事,也不是禮教名典,竟是小小的螢火蟲。這用現在的網絡語言來說,真是有點「萌萌噠」。「囊螢讀書」與「鑿壁偷光」、「懸樑刺股」都是古人讀書的勵志典範,流傳千年,而康熙抱着質疑的態度,親自做實驗來檢驗真偽,證明其不符實際,這種認真的勁頭,確實值得點讚。

  同一份上諭裏,康熙還說:「古人以天市垣為中國分野,朕始疑其說,細玩天球,合以地圖,中國去赤道二十度至四十度,在穀雨、立夏、小滿三節氣,上天市垣亦去赤道二十度,恰與中國對照。始知古人分野之說確有所據,此又書之不可信而可信者也。」能夠通過實踐來否定自己以往認知的謬誤,其虛心同樣可圈可點。

  當然,康熙的「科學」世界裏,也有許多荒誕不經之處,囿於歷史時代所限,無足責怪。而其那種注重實踐、敏而好學的「科學範兒」,不失為一段佳話,惜乎被文治武功掩蓋,不為人所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