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嶸《詩品》列齊高帝入下品,稱其「詞藻意深」。其詩現存僅上述兩首,但《群鶴詠》之意深、《塞客吟》之詞藻,蓋亦符合鍾氏所論。此外,齊高帝還留下對詩歌的零星見解。如其第五子蕭曄與諸王學謝靈運體,共作短句呈給高帝。高帝說:「見汝二十字,諸兒作中最為優者。但康樂放蕩,作體不辨有首尾,安仁、士衡深可宗尚,顏延之抑其次也。」所謂「放蕩」,是指沒有節制,並非道德上之貶斥。謝靈運之詩,佳者如清水芙蓉,但往往鋪排過甚,景情割裂,對句板滯而無精神,以致有句無篇之憾。齊高帝頗知其弊,故建議子孫效法西晉潘岳、陸機的詩風,其次再學顏延之,而謝靈運則不必過於措意。
軍功起家的蘭陵蕭氏到齊高帝雖已文質彬彬,但對通俗文學的興趣卻與劉宋皇室同出一轍。而當時最流行者,莫過於以卿卿我我為主題的吳歌、西曲。據記載,沈文季曾在齊高帝的宴席上唱《子夜來》。而齊高帝有次經過愛妾墳墓時,左右也曾唱這類歌曲來表達哀思。高帝在位四年去世,長子武帝蕭賾繼立,改元永明。武帝布衣時曾遊樊鄧之間,即位後追憶往事而作西曲《估客樂》,宮中配樂習唱。
永明年間,皇族形成兩大文學集團,一以太子蕭長懋為中心,一以竟陵王蕭子良為中心。蕭子良通經史釋老,身邊文士最著名者合稱「竟陵八友」,其中王融、沈約提出「聲律論」,為近體詩的形成打下了基礎。不過隨著武帝去世,南齊皇室開始慘烈內鬥,政局急轉直下。最後,「竟陵八友」之一的蕭衍篡齊自立,是為梁武帝。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