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上崑」清唱及折子饗曲友

時間:2016-07-07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谷好好(中)主演《青塚記之昭君出塞》

 

  今屆戲曲節的崑劇節目,繼六月中旬浙江崑劇團來港演出三場後,再由上海崑劇團於七月上旬來港演出三場。

  以老帶少 承傳有望

  「浙崑」與「上崑」同是演出三場,但若就形式和意義而言,兩團有同有異。同者,是彼此都是實行「以老帶少」的形式為觀眾表演;異者,是「浙崑」帶來兩個改編劇,即《紫釵記》和《蝴蝶夢》,而「上崑」除了帶來常演的《牡丹亭》及幾齣折子戲,還會以「老、中、青」形式舉行一場清唱會。

  表面看來,「上崑」實行「以老帶少」的程度,稍逾「浙崑」,蓋因資深演員如張洵澎、梁谷音、蔡正仁、劉異龍、張靜嫻、岳美緹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今次三場表演,而「浙崑」只有張世錚、王世瑤兩位「世」字輩資深演員參與台上演出。不過,必須注意,汪世瑜、王奉梅、周世瑞以至資深者如計鎮華、沈斌、梁谷音等,都分別擔任前述兩齣改編劇的藝術指導,以本身的舞台藝術經驗,灌注於改編劇的演出,這何嘗不是另一種「以老帶少」形式的體現?

  筆者多年來屢屢提出,崑劇以至其他劇種的藝術承傳如果要進行得有效暢順,「以老帶少」是不二法門。此舉既可容讓到達甚至超過退休年齡的資深演員稍稍退下來,從而促使中、青演員取得更多上台的經驗,使其學以致用,而如果有資深演員同台引領,中青演員既有增益機會,亦可免除盲碰瞎撞之苦。另一方面,資深演員亦避免完全退下來後就把自己的心得帶走而沒有傳給後輩。總之,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以老帶少」,必定有助戲曲承傳。

  至於「上崑」今次的三場演出,筆者先淺談當中的一場清唱會。一般戲迷可能以為,崑曲演員唱清唱會,應該比彩唱(即連化妝穿戴並且帶身段)來得輕鬆得多,因為只須管唱而毋須管做和舞,即是說不用兼顧肢體動作。

  清唱並不易於彩唱

  豈不知,這只是一個誤解而已。據資深演員親述,他們寧願在舞台上演一齣戲,而不願清唱一兩支曲。原因有二:其一,崑劇的特色是逢歌必舞,即是說,演員唱曲,必帶動作。如此一來,唱與做是一個緊密相連、彼此協調的整體,如果只唱不做,便失卻了協調,感覺上就很彆扭。其二,載歌載舞時,萬一歌唱得有些不到位,例如字咬得不太實,音吐得不夠清晰,也可憑藉肢體動作稍予掩蓋,含混過去。如果是清唱,就遮掩無從,一有醜相,就必顯露。所以說,演員寧願彩唱,也不清唱。

  這場清唱會雖然題為「臨川四夢」(即湯顯祖的四齣劇作,計為:《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以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但所選曲目,不囿於上述四劇,還有洪昇《長生殿》、高濂《玉簪記》及張壽卿《紅梨記》的若干選段。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簡介當中一兩個唱段。

  梁谷音清唱〔賞花時〕

  節目中梁谷音將會選唱《邯鄲記》「掃花」一節的〔賞花時〕和〔么篇〕(「么篇」是北曲的用詞,相當於南曲的「前腔」,意指所唱曲牌如前。)這兩首曲由劇裏扮演何仙姑的旦角唱出,先唱:「翠鳳毛翎扎帚叉,閒踏天門掃落花,恁看那風起玉塵砂,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何仙姑唱完這段,與呂洞賓交談幾句,再以剛才曲牌,唱道:「恁休再劍斬黃龍一線差,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恁與俺高眼向雲霞,喛,洞賓呵,恁便得了人須早些兒回話。喛,若遲呵,錯教人留恨碧桃花。」從曲詞可以看到,儘管何仙姑溫言提醒,呂洞賓結果還是在岳陽樓醉酒。這也許是神仙的可愛之處吧。

  清唱會之外,「上崑」還會以一天演《牡丹亭》裏的八個折子以及在另一天演四個其他戲的折子。由於《牡丹亭》十分熱門,筆者不再贅言簡介,只想在此提述四個折子戲當中的兩個。先談《青塚記》「昭君出塞」。崑版的「昭君出塞」,是歷代藝人根據清朝乾隆年間的曲集《綴白裘》所收錄的《送昭》和《出塞》兩折戲。戲裏的王昭君由於有大量肢體動作,演王昭君的正旦必須有上佳的武功底子,方算勝任。如果以現代行當劃分,宜以刀馬旦甚或武旦應行。

  「唱死昭君」「舞死昭君」

  這齣戲主要有三個人物,除了昭君,還有以「副」應行的御弟王龍(崑戲有「副」「丑」之分,「副」雖然也是「白鼻哥」,但屬於另一家門,專演有才無行,有司無品之輩),以及由武丑應行而專責翻撲的馬童。歷代觀戲者都認為此劇的最大特色,是「唱死昭君,做死王龍,翻死馬童」。其實,這種說法還嫌不夠確切。「翻死馬童」固然真確。劇裏的馬童,一則要按不同地勢環境而有不同的翻撲,而所有動作亦須與出塞的昭君契合,方可在舞台上構成美麗的圖案,使人看來猶如一卷畫軸,充滿動感,富有美感。演王龍的「副」,亦須在每段戲中以不同的唱做配合昭君。所以說,「做死王龍」,也真確無誤。

  然而,如果以「唱死昭君」形容演王昭君的活兒,則恐有不足。須知戲裏的昭君,既有一大段一大段的唱,由〔梧桐雨〕、〔山坡羊〕一直唱到〔牧羊關〕,可真累透,但當中還有極度繁難的動作。所以應該說,既「唱死昭君」,也「舞死昭君」。

  順帶一提,京劇裏也有這齣《青塚記》(又稱《王昭君》),演法是前一小段唱「西皮」,但之後按崑劇路子,從〔梧桐雨〕唱起。因此京版基本上是崑版的移植。往昔四大名旦當中,只有尚小雲動得了這齣戲,蓋因他初學戲時是先學武生,後來才轉學旦角,有上佳的武功底子。及後中華戲校的楊榮環也有這齣戲,但演法頗有變動,功力亦遠遜尚小雲。

  崑劇當中,以王芝泉演得最有法度。她上承京劇張美娟以及崑劇「傳」字輩老師,而「傳」字輩老師是得到「全福班」名旦尤彩雲傳授。今次演王昭君的谷好好,是王芝泉門生。如果從尤彩雲算起,她是第四代了。如果從京劇張美娟算起,她是第三代了。目前崑劇界演此劇,大抵以她算最佳了。

  《千里送京娘》欣見承傳

  至於「上崑」今次所演的另一個折子《風雲會》「千里送京娘」,很多戲迷以為這是明朝或清朝傳奇裏的一折戲。其實,嚴格來說,這折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北方崑曲劇院的集體創作。當年初演時,由侯永奎(今武生、紅生演員侯少奎之父)與李淑君分演趙匡胤和京娘。到了八十年代,由後一輩的侯少奎和洪雪飛接過來。今天而言,這齣戲除了侯少奎還在唱,其他崑劇團也陸續有人繼承過來。這當然是個可喜現象。

  每次提到《千里送京娘》,總想到侯少奎聯同洪雪飛的演出,特別是劇裏那段,「楊花點點滿汀洲,柳絲裊娜垂岸頭……」,而洪雪飛多年前卻因車禍罹難,對我們戲迷來說,她的京娘,竟成絕唱。但願今次演趙匡胤的吳雙與演京娘的陳莉,以至其他有份繼承的新一輩演員,盡心唱好這齣戲,以此聊慰芳魂。

(一六年中國劇曲節導賞系列之四)

  編者按:上海崑劇團定於七月八日至十日在葵青劇院演出三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