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追求100分與60分所折射的國民性\于盈

時間:2016-07-07 03:15:24來源:大公網

  在當今社會環境和文化的薰陶下,不少中國人做事情往往不注重細節,滿足於「過得去」,60分就夠了,總希望尋找捷徑、圖省事、怕麻煩。這似乎成了中國人國民性的一部分。而我到日本旅遊,就處處感受到日本人做事情注重細節且精益求精,努力追求100分的精神。

  我一到日本,就能感覺到不同的文化氛圍。火車站的站台和過道一塵不染、無人喧嘩、井井有條,與中國的火車站大相逕庭。儘管多數日本人的英語不好,但當我問路時,他們都會彬彬有禮地、很努力地嘗試用英語回答你的問題,而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的還主動給你帶上一段路。回想起在中國問路的經歷,別談禮貌了,還經常會碰到不認識路的人給你隨便亂指路,不負責任。身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禮儀之邦的子孫,想到這裏不禁深感慚愧。

  當我登上去東京市的火車,在車廂發現行李架子上設置了一段塑料彈性繩,用於綁住行李,再配有數字密碼鎖,讓乘客少了一份擔心。日本人想得真周到!坐到座位上,前面座椅靠背上有可以放水的小架子,桌面的設計即使前面乘客把椅背放低,也不會影響到後座的乘客。火車啟動前,車廂廣播傳來服務員親切悅耳的聲音,提醒乘客如需打電話,要到火車的前後兩端,這樣就不會干擾到其他乘客。一上地鐵,發現整個地鐵圖上標明從本站到其他每一個站所需的時間。這些都是很小的細節,但可於細微處見精神,從中看到日本人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去設計產品和提供服務的理念,還有認真細緻和「以人為本」的精神。日本人對細節的注重,對完美的追求真令人折服!

  然而,當我向日本朋友指出日本人這些優點時,日本朋友卻說,有時日本人太注重細節,眼裏往往只看到腳下的每一小步,卻迷失了大的方向,很難統觀全局,把握不了大的方向和發展思路;每一樣產品和每做一件事情都在小的方面不斷改善,卻缺乏飛躍式的創新發展。談到改革,政治家們和企業家們左顧右盼,每一步都考慮到大家不同的意見,試圖達到完美,而不願意改變的聲音又往往把他們往後拉,導致裹足不前。從同一硬幣的反面來看,對完美、對100分的過分追求反而阻止了改革的步伐。

  相反,中國人做事情常常不注意細節,滿足於60分,「差不多」、「過得去」就行了。廠家知道產品做到60分省工夫、節約成本;而大眾也似乎對60分的產品基本滿意或不存在很多怨言。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容忍,實際上縱容了生產廠家的粗枝大葉、粗製濫造。更可悲的是,雖然大家對一些企業不擇手段去追求最大利潤的做法表示不滿,但是大家對通過走捷徑賺快錢的人,還是投以羨慕的眼光,再加上對市場監管的法治不健全、不到位,這就助長了不良社會風氣的形成和蔓延。

  但從另一角度看,中國改革開放倡導的「摸著石頭過河」,「不管是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既先從大處著眼,把握大方向——過河和抓到老鼠,而不必一開始就過於考究過程,不要求每一步都走穩、走好,有時這樣反而能促成大變革和跨越式發展。

  可見,一個硬幣總有正反兩面。做人與做事亦然,有些看似是優點,但走過頭了也就成為缺點;有些看似是缺點,但發揮好了又可以成為優點。中、日兩國人民做事對細節和大方向,對100分與對60分的追求,其實都各有利弊,需要取長補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