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經常在國內旅遊,在各地機場的候機室、火車站與汽車站的候車室乃至餐館、酒店等地方,我發現候機、候車、候餐的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埋下頭來玩手機—玩遊戲,或瀏覽體育或娛樂資訊等,而早些年的讀書看報的鏡頭極難看到。不過,近日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幕:一群在泰國清邁機場候機室的日本學生等飛機時不是拿手機出來玩,而是人手一本書。
從相關照片上看,這群日本學生的年齡應該與我們內地的中學生相近。他們中有人坐在椅子上、有些人就坐在地板上。雖然坐姿不同,但他們如同是在上閱讀課一樣,所有人都在埋頭讀書。
這簡直讓人不敢想像。我是一個做教師的,我深深知道今天我們的中學生對手機迷戀的程度未必在成年人之下,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因為難敵手機的誘惑,即便是在上課時間也會偷偷地玩手機。而這些日本學生即便是在候機的非課堂學習時間,居然還在看書!雖然我不知道這些書屬於什麼書,但有一點幾乎是可以肯定的,這些不太可能是垃圾讀物,而更可能是有趣、有用的書,對於他們的學習與成長有積極意義的書。
而比起他們不玩手機專心讀書,我更欣賞的則是日本的學校和家庭對學生和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重視和培養。可以想像的是,日本的老師和家長在這方面付出過太多的心血,但也收穫了預期的結果。
這讓我不禁聯想起另一件事: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在我的家鄉的政府招待所前,我曾經看到一班小學生模樣的日本孩子,大清早席地而坐,伴隨著錄音機裏的音樂,非常認真也非常整齊地在做類似於我們的保健或者廣播體操一類的健身操。這些日本小學生無疑與今次在泰國清邁機場候機室裏讀書的日本學生,應該都是借暑假「旅遊修學」的。因此,在感嘆日本的孩子真正實踐了我們的祖宗宣導的「行萬里路,破萬卷書」的理念,以及他們的自律意識如此之強的同時,我又對日本的學校教育幾十年一貫高度重視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感嘆。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情況: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很多年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得獎者中,都有日本科學家的身影。這情況,我以為我們不該忘記日本的學校教育的貢獻,儘管說我們對日本的學校教育的了解相當有限,但從日本的學生出國旅遊,即便在候機室等待登機的有限時間裏依然不忘讀書,每天早上不忘做早操等鏡頭,至少可以發現一些值得中國學校教育學習的東西。假如我們真的把對方視為競爭對手的話,我以為不妨從學習對方某些值得學習的東西開始,就如同歷史上某些朝代日本曾經向中國偷師一樣。
諸如候機讀書一類做法,什麼時候也能夠成為中國學生的一種習慣呢?我十分期盼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