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曠達陶淵明\顧農

時間:2016-07-05 03:15:50來源:大公網

  魯迅對中國文壇曾經有過一個基本的分析,說是「凡有弄弄筆墨的人們,他先前總有一點憑藉:不是祖遺的正在少下去的錢,就是父積的正宗多起來的錢。要不然,他就無緣讀書寫字。」「所以這文壇,從陰暗這方面看起來,暫時大約還要被兩大類子弟,就是『破落戶』和『暴發戶』所佔據。」由於文化積累需要相當的時間,所以中國文壇上的作家「首先還得求之於破落戶中」(《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

  從古代的情況來看,這一有趣的估計也是大有道理的,例如中古時代最偉大的詩人陶淵明,就是一個典型的破落戶子弟。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字士行)是東晉大司馬,到他祖父陶茂,則只是郡守一類官員,他的父親歷史書上未記其名,地位肯定更低。如果畫一個示意圖,一道斜線一直往下行。

  古代的士人,總要在不太遠的世系上有人獲得相當高的政治地位並能在後輩的幾代人中維持住這種地位,家族和本人又具有相當高的文化修養,才有資格列於世族之林。在陶侃的後代中,陶淵明這一支為小宗,到他這一代尤有破落之勢,他的感情當然還完全是世族式的,所以頗多破落戶的感慨,集中地見之於《贈長沙公》詩,又見之於《命子》詩—當陶淵明的長子儼(字求思)出生時,陶淵明歷敘自家祖先顯赫的歷史,嘆息自己這一輩的衰落,希望兒子以聖賢為榜樣,長大以後光大門楣,詩中純然一派破落世族的口脗。

  《命子》詩凡十章,陶淵明覺得自己不如祖先:「嗟余寡陋,瞻望弗及。」希望兒子長大成才:「名汝曰儼,字汝求思。溫恭朝夕,念茲在茲。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凡百有心,奚特於我。既見其生,實欲其可。」但他也不想勉強下一代:「福不虛至,禍亦易來。夙興夜寐,願爾斯才。爾之不才,亦已焉哉。」這是他的曠達之處,也是他的高明之處。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這話看來也並非專對他兒子說的,首先他就不勉強自己,剛過四十歲就從官場上退下來,回到老家鄉下去隱居。肯這樣做的人不多,在陶淵明的前後,曾經有幾位大作家,也都是出身名門而到自己這一代破落下來的,這就是西晉初年的陸機、陸雲和東晉末年的謝靈運,這三位才華不在陶淵明之下,但不肯曠達,背著一個沉重的家族包袱在官場裏打拚,終至死於非命。

  陸機、陸雲的祖父陸遜為孫吳的著名將領,因為斬獲劉備手下首席大將關羽、奪得荊州而名聲大噪,封華亭侯。黃武元年以大都督身份領兵抗拒舉國來攻的劉備,大破劉兵,又曾取得對魏作戰的勝利,於黃龍元年拜上大將軍。赤烏七年任丞相,升到了人臣的頂點。二陸的父親陸抗亦為東吳名將,屢建戰功,最後升遷至大司馬、荊州牧,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是孫吳在西線方面的最高軍政長官。可是後來吳被晉滅掉了,二陸成了所謂「亡國之餘」,他們跑到西晉的首都洛陽去,拚命奮鬥,終於失敗,被殺。曾經有人勸他們回江南老家去,他們不肯,陸機尤其不肯退讓。

  比陶淵明略晚一點的謝靈運也是出身於顯赫的名門,他是東晉名臣謝玄的孫子、謝混的堂侄,謝玄在淝水之戰中立過大功,封康樂公;他的這個爵位由兒子謝瑍、孫子謝靈運襲封。但不久以後東晉被劉宋取代了,謝靈運背著一個沉重的家族包袱在這個新的王朝裏打拚,終於失敗,被殺。他如果肯退讓一點,是不至於如此悲慘的。

  陶淵明的高處是雖出身於高門而不背包袱,他可進可退,並且在根本上希望過一種瀟灑自由的生活而不去計較名利,終於成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活到六十多歲,得以終其天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