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喜與憂,是因各種關係的得與失。
父母兄弟夫婦君臣主僕朋友六種倫理,是人與人關係;屋子車子隨身衣物挎包衣飾,是人與物關係;住的地、辦公地、常去玩樂或探親之地,是人與地關係。這些關係都是暫時的。父母過世,關係就停止,只留下歷史紀錄。其他關係,也莫不如此。
佛家稱之為「緣」,緣有時而起,有時而滅,時間流逝,緣就過去。不必感傷。「隨緣」,就是了解到天下萬物皆有定時,時機來時,把握得住,就是智者;時機過去,坦然放開,就是覺者。
一個孩子出生,大概看出其三十年運勢;父母是誰,出生之地,決定了前半生。
生於小康之家,自由民主地域,就如大多數的香港人,和七十億世人相比,已經是人上人。除此之外,就看這人與家人關係如何,所謂父母緣的厚薄,決定了孩子的正常心態。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是一種禮法要求,而是運氣。在這樣氛圍長大的孩子,不會學壞。
三十歲後,就是夫妻、上司下屬和朋友關係,影響了下半生前途。
父母與出生地,取決於先天,沒法選擇;其他種種,則是後天的決定。所以說:三十歲前,怨父母;三十歲後,怨自己。
三十歲後,還在怨天尤人,是笨蛋。無論先天運勢如何,如今都是自己努力並自負盈虧的時間,與其白費氣力去埋怨,不如建立與各方的良好關係:一個溫暖家庭,一份穩定事業,運氣就可延續到晚年。沒有長久的霉運,也沒有長久的好運。大抵生於貧寒,後天會加倍努力;而溫室長大的,會失去上進的動力。人生的成功,有一半取決於後天,失敗的,往往因自我放棄,怪不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