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萬二」與「萬三」\陳魯民

時間:2016-07-02 03:15:31來源:大公網

  明代有兩個大富翁,一個叫萬二,一個叫沈萬三,也叫萬三。兩人都很有錢,說富可敵國或有些誇張,但說富甲一方那是沒問題的。兩人都善於理財,都很會做生意,但兩人的政治智慧卻大相逕庭,最後結局也天差地別。

  明《棗林雜俎》記,萬二乃嘉定安亭巨富,會賺錢,也很有頭腦。有人自南京回鄉,萬二問其見聞。其人曰:「皇帝(明太祖)近有詩:『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猶擁被。』」萬二不禁嘆曰:「這不就分明是皇帝的羨慕與妒恨嘛,『兆已萌矣!』」隨即立刻變賣家產,建造大船,帶妻攜子,泛遊湖湘而去,遠避他鄉,隱姓埋名。果然不出他所料,不到二年,江南大族均以各種名義被抄家沒籍,有的還死於非命,唯有萬二得以善終。

  相反,萬三就反應遲鈍,缺乏政治敏感性。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如測智商,肯定不會低於蓋茨、李嘉誠、馬雲他們。他膽大心細,善於經營,通過開展海外貿易而迅速致富,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關於沈萬三如何經商致富的故事、傳說,至今還在蘇、浙、皖一帶廣泛流傳。他發財之快,聚財之巧,古今少有,以至於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等等。

  不過,他的聰明也僅限於經商發財,在政治上卻不大開竅,甚至有些弱智,這也是他由盛轉衰、最後灰飛煙滅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坐了天下,他急於給新皇帝表忠心,就拿出了修南京城牆的三分之一經費,雖然換來了朱元璋的一時歡心,並封了他兩個兒子做官,但心裏已對其有了提防:這種富可敵國的商人,現在可用錢幫我,將來也可用錢幫我的敵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他要小心防範。沈萬三可不知朱洪武的小算盤,居然還想趁熱打鐵,主動請求出資犒勞軍隊。沒想到這就犯了一大禁忌,把筷子伸到老朱視為禁臠的盤子裏,朱元璋勃然大怒說:「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的亂民,該殺。」馬皇后進諫說:「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然會降災禍給他,陛下又何必再殺他。」朱元璋饒過沈萬三沒殺,把他全家流放到雲南去了,從此沈家就徹底破落衰敗。

  歷代皇帝都是小心眼,一怕功臣造反,所以都要想方設法殺功臣,最仁慈的就是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解除兵權不殺人;二怕百姓太富,你居然比皇家還富,早晚要收拾你。於是,敢與皇親比富的石崇被殺了;富甲天下的鄧通被漢景帝抄家,淪落街頭餓死了;富得流油的和珅,成了嘉慶皇帝的一塊肥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又加上個自投羅網的沈萬三,億萬家產灰飛煙滅。老話說「伴君如伴虎」,就是不伴君,被君盯上了,也沒好果子吃。

  當然,豪富們如果想保得身家性命,除了萬二隱遁那條路,還可以學學陶朱公,散盡家財,回饋社會,據說陶朱公曾「三聚三散」,不僅沒有因財惹禍,反而博得美名,成為歷代商家祭拜的祖師爺。不過,掙錢是痛快的,散錢是痛苦的,古往今來,沒幾個人能像陶朱公那麼幹的,所以,就屢屢出現沈萬三那樣的悲劇。其實,讓老百姓富一點,藏富於民,出幾個大富翁,對國家沒壞處,只要他的錢來路正,循規蹈矩,合法經營。誠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裏所言:「守規矩的富人是國家經濟的重要基石,若動他們時要格外小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