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可見的事物,在時間過去之後,都會朽壞消磨,都歸虛空。
這道理人人明白和同意,但在現實世界中,人依然追求可見的事物,甚至為那短暫的財物損失,跳樓自殺。
人活在矛盾中,為那口飯,拚命爭奪,腦子是一回事,肚子又是另一回事。我家裏有個囡,吸吮一瓶奶,何等滿足,到奶喝完,把奶瓶拿開,就大哭。吃飽了還是留戀吸吮時帶來的安全感。成年人和初生囡,沒什麼分別。
看不開,勘不破,因為人本身就是獸與天使之間的中間生物。
獸只要吃飽,沒有理想;天使只追求美善,不必吃飯。我們有抱負有理想,也需要吃飯。所以人注定了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冒捱餓風險的,甚至不要命的,是上等人;為名為利為排場,不惜出賣兄弟朋友的,是下等人。人分九等,大抵都在此中徘徊。
金庸藉武俠寫人性,一大堆主角配角,無非就是吃飯與理想之間走來走去,所謂武功內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賺錢技巧和財富身家。恃勢凌人抑或為國為民;兩肋插刀抑或賣友求榮,環境一來,在在考驗人性,每個選擇,都是人性表現。大俠郭靖和小人楊康,這對義結金蘭的兄弟,就在重大選擇時,成為上等和下等人的分野。
同樣的劇情每天在商場和政壇上演,用看武俠小說的心情去看時事世情,同樣趣味盎然。真實的劇情,比虛構的更令人瞠目結舌。
人死方知萬事空,許多人死到臨頭才恍然,即使悔過而發善言,但已無行善之力,喪禮中,儘管塗脂抹粉,無法改變世人所發的蓋棺論定,一個章節完成,下一章,輪到參加葬禮賓客自己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