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山東畫報出版社《閒情偶寄圖說》下冊\作者供圖
園境建築學,內容非常豐富,不單只接觸到景觀理論、生態學,亦觸及建築學、城市規劃、植物學、土壤學,更離不開美學。對於我來說,學習園林最大的樂趣,除了登山涉水,遊逸林泉,豐富美感經驗之外,那就是可以讀到許多有趣的,有時是圖文並茂的,有時是文采飛揚、同時富啟發性的書本。讀這些書本是美的享受,也可以擴闊視野,增益思考。
中國園林,源遠流長,自成體系,其表現的美學思想,以至造園方法,不單在古代已經影響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在中近代也深刻地影響?歐洲英、法、德諸國。有西方論者更以為,中國園林,是世界園林之母。
下面介紹兩本中國古典園林的經典著作。
明代計成著的《園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園林建造理論的專著,也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第一部園林建造理論的專著。計成本人,是個造園師,年少的時候,即以繪畫聞名。他的造園理論,可以說是以畫入園,這也是中國園林的一個傳統,唐代的王維,明代的文徵明,既是畫家,也是著名的造園家。計成最推崇的畫家是五代的荊浩、關仝,最愛他們山水畫的意境。計成喜歡遊歷,曾遊河北、湖北、湖南等地,搜羅奇山異水。計成在中年時返回故鄉江蘇,定居在山水秀麗的潤州。這時期計成開始涉足造園,不久已聞名遐邇。
《園冶》分為三卷,卷一為〈興造論〉與〈園說〉二章,可以說是造園的總綱。〈園說〉又分為「相地」、「立基」、「屋宇」、「裝折」各篇。卷二為〈欄杆〉,配有「欄杆圖式」。卷三分〈門窗〉、〈牆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等章,可以說在設計、施工、物料方面,都有涉及。
計成的造園思想,影響深遠的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其二是「借景」的理論,所謂「造園無格,必須巧於因借,精在體宜」。
關於前者,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天人合一」哲學在園林美學中的表現。「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中國古典風景式園林構建的理論基石,這是試圖解決「人作」與「天成」的矛盾,是追求自然天成的藝術境界,也是中國造園風格標準。這一脈的美學思想,發展到當代,就是「本於自然又高於自然」。建造園林,就是把第二自然,創造到我們的跟前,這裏面涉及很多藝術手法。
至於「借景」,可以說是中國造園的精粹。掌握了「借景」,就可以豐富景色和空間的層次,同時把不同的景,聯繫起來,互相呼應。
「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是造園創作的基本理念。「因」是指依據,因人因地因時而制宜之意,即從客觀實際出發,因勢因時而為,不宜違反客觀規律。「借」是借景,也就是在造園中對客觀環境和自然景物的相互利用和補充,「互相借資」,構成更加豐富的園林景觀。
借景是園冶造園理論的主要原則和特色,也是造園的基本藝術手法。「夫借景者,林園之最要者也」。「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借景必須要有根據。借是一種為我所用的主觀行為,也是對客觀景物進行俗與雅的鑒別,以及或「屏之」或「收之」的選擇行為。
「巧於因借」,巧不只是技術層面上的「技巧」,同時更能體現藝術層面的完美性,是主觀和客觀的高度統一。計成認為造園藝術的「巧」集中體現在「合宜」,也就是「度」的恰當把握。因借的巧,其具體內容是「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徑,頓置婉轉,斯謂『精而合宜』者也」。
《園冶》以駢文書寫,作者有時為了文辭之美,會犧牲說理的嚴密,不過這也無關乎宏旨了。本書版本很多,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園冶註釋》陳植着、山東畫報出版社《園冶圖說》趙農註、最近出版的中華雅文化經典《園冶》都不錯。《園冶》有法文和英文譯本,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另一本是李漁著的《閒情偶寄》。李漁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曲家,對於我來說,他更像一個文藝復興人,一個文化的多面手。《閒情偶寄》是一本他編寫的關於如何生活、或者生活得更好的個人化百科全書。他不單只是一個戲劇家,一位出色的喜劇編劇,又是戲班的班主,並從事書籍印刷。
《閒情偶寄》之四〈居室部〉,談到建築和園林,〈房舍〉第一,〈窗欄〉第二,〈牆壁〉第三,〈聯壁〉第四,〈山石〉第五,可以說間接或直接地跟園林有關。其中〈窗欄〉一節,談到「取景在借」,「尺幅窗」、「無心畫」就更有趣了。
《閒情偶寄》之〈種植部〉,顧名思義,是談論植物的文章,以木本第一為例,就談了二十四款植物,例如玉蘭、冬青。他寫植物,當然有客觀的資料,但更多的,是植物給他帶來的感情和聯想。這對我們做植物配置,具很大的參考價值。
李漁的《閒情偶寄》版本很多,我認為最好的版本是《李漁全集》第三卷(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另外山東畫報出版社二○○三年出版的《閒情偶寄圖說》上下冊,圖配文,也值得欣賞。本書亦有法文譯本。
周維權教授在《園林、風景、建築》(百花文藝出版社,二○○六年)一書中提出,欣賞大自然,我們可以欣賞其「生態景觀」、「空間景觀」和「意象景觀」。其實欣賞人文世界,又何嘗不可以參照呢?所謂人化的自然和人的自然化,很可能就是錢幣的兩面。我們去讀書,不也是讓我們更好地去閱讀我們的大自然,閱讀周圍的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