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義工之多之熱心,服務於慈善機構,舉世知名。有一種義工,從來沒有向慈善機構登記,私下默默地無私奉獻。
截至去年即二○一五年年底,香港人口達七百三十多萬之數。去年年初,義工登記數字有一百二十五萬人之眾。彈丸之地,竟有七分之一人當義工,令人咋舌。香港義工工種繁多,諸如功課輔導、照顧幼小、幫忙烹飪、臨終關懷、支援殘障等等,不一而足,為親友鄰里做「肥皂義工」的,小可則是首次遇到。自己製造肥皂、義務送人肥皂,這種特殊的義工,阿玲是個典型例子。
話說阿玲從小熱愛創作,看到坊間不少清潔用品所添加的化學物質越來越多,為此而皮膚過敏的親友與日俱增,她便決定看書自學如何製造天然肥皂,很快有了心得。她說水、俗稱哥士的的氫氧化鈉、洗擦用的椰子油、可起泡的棕櫚油、用以滋潤皮膚的橄欖油、防敏感的紫草油,以及成熟皮膚用的月見草油、幼嫩皮膚用的乳木果脂等,另外可加蘆薈粉用以保濕、精油如茶樹精油用以消炎等,這些都是基本成分。肥皂造好後,在家擺放,風乾約一個月即可使用。親友,甚至初相識的人,皮膚敏感與否,她都不吝嗇於給他們試用,分文不收,目的是讓大家增加點自然療法的知識,又可以滿足自己愛創作的欲望,更且助人為樂。
幾年下來,阿玲對製造各種肥皂已駕輕就熟,無一不盡其妙。親友試過,都說「一級棒」,奉勸阿玲不如自己開店,或者在網上做其不須門市的生意,更可以在一些店子或藥房掛單出售。然而,阿玲都不為所動,說一旦與金錢掛鉤,壓力隨之而來。受惠者堅持付費,施惠者拒絕接收,無功不受祿,大家只好請她吃飯,或「以物換物」,回贈以小禮物。
近年坊間出售標榜「有機」、「天然」的肥皂漸多,價錢高昂,但再貴價也有不少人趨之若鶩。一塊薄薄的天然肥皂,一般兩英寸寬三英寸長半英寸厚,動輒百多二百港元,也會被認為是「貴得其所」、「物有所值」,若稍為價廉,反而備受質疑,認為是贗品。阿玲熟門熟道,說其實只是起初配備工具才要花點錢,耐用工具買齊後,手藝熟了,材料並不太貴,平均每塊肥皂的成本不必十元。話說回來,人家出售貨品,整條生產線,人工、運輸等等,都是成本。但阿玲說也用不着這麼貴,況且好些這類貴價肥皂只簡單放些天然材料,與她所造的材料十足的肥皂比較,有天壤之別。
滿是化學劑的一般肥皂,所放添加劑如抗氧化劑、防腐劑等一大堆,多洗手,以為可以免除病菌,卻大有機會落得個過敏的下場。小可也曾是其中的受害者,每屆轉季之初,腳跟必然龜裂,雙手每個關節都㿺㿭,嘴唇乾至滲血,身癢難當,頻塗潤膚乳也不管用。阿玲見狀,先是送小可天然洗手肥皂,塗擦了一段日子,見效了,又送沐浴肥皂、潤唇膏、家事肥皂、洗髮肥皂、防敏感保濕液。用了一段日子,情況大有改善。如今小可外遊,若忘了帶阿玲的肥皂,只用了一次其他肥皂,不到兩、三個小時,立馬故態復萌,皮膚乾裂滲血!
阿玲造肥皂,越造越興奮,配方漸有加強版,例如強力家事肥皂,去油膩特強之類,滋潤皮膚也更上一層樓。
有人想拜阿玲為師,阿玲也義不容辭,當導師也照樣分文不收。阿玲說她彷彿像醫生懸壺濟世,滿足感又多了一重。
《聖經》中「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句話,阿玲是百分百領略到了。處於世態炎涼的當今社會,越見阿玲的義工行為可敬可佩,行善之後,心靈愉悅,吃得香,睡得好,對自己也起到了「藝術治療」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