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陳香梅 海峽兩岸開路先鋒

時間:2016-06-26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陳香梅與蔣經國攝於美國華盛頓家中

  初秋北京,有了些許怡人涼意。

  二○一五年九月伊始,陳香梅攜小女兒陳美麗訪華,參加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九月八日中午,我來到北京東方君悅酒店九樓套房,母女倆剛從湖南芷江返京。

  我問陳香梅:「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出席北京『九.三』閱兵,國民黨內部有輿論認為,這是給大陸抗戰史觀『背書』。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公開表示『不宜參加』。連戰還是頂?壓力來了。您怎麼看?」

  「我覺得很好!這是很好的事情,使雙方關係能夠有進步。所以,我非常高興。我期望,雙方不斷進步。往前走,加深關係很重要。一路走來,還是有很多困難,雙方要多了解、多努力。」年已九旬的陳香梅,行動不便,身體發福,談鋒仍健。

  陳香梅與台灣國民黨高層關係密切。數十年來,她在海峽兩岸與美中兩國,知名度之高,活躍時間之長,恐無人出其右者。這還得從她的丈夫、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說起。

  抗戰愛情佳話

  一九三七年春,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收到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一份工作邀請,問他是否考慮一項三個月使命,對中國空軍做一次秘密調查。此時,宋美齡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陳納德看到抗日戰爭迫在眉睫,美國也將捲入漩渦,於是欣然同意。

  這年四月,陳納德乘美國加菲爾德總統號客輪,經日本轉道,七月抵達上海,謁見宋美齡。他在回憶錄中記述:「一位穿?巴黎式流行長袍的年輕女子輕步跑了進來,洋溢?熱情與活力。我推測,那是羅伊一個年輕朋友吧,便仍安坐不動。羅伊捅了我一下,隨即說道:『夫人,我可以向您介紹陳納德上校嗎?』原來,這比我想像中要年輕二十歲的女人,就是蔣夫人!她講英語帶?南方尾音。這初次見面的印象,使我至今尚在迷惑之中。那天晚上,我在日記中寫道:『她永遠是我的女王。』從此以後,我隨她一道工作,共度漫長而艱苦的抗戰歲月。」

  一九三八年,陳納德受命在柳州籌建中國航空訓練學校。一九四○年,得到羅斯福總統特許令,陳納德在美國招募飛行員一百多人,包括機械、行政、醫務等航空志願人員,總共二百八十九人,組成飛虎隊於次年七月進駐昆明,對日作戰。

  美國向日本宣戰後,飛虎隊正式入編為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晉升少將,任中國戰區空軍參謀長,並負責駝峰航線的物資運輸。據史料記載,一九四一年十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飛虎隊擊毀日機兩千六百多架,擊斃日軍六萬六千多人,建立了輝煌戰功。

  一九三七年抗戰全面爆發,陳納德四十四歲,陳香梅只有十二歲,彼此互不相識。陳香梅與五個姊妹跟隨母親,從北平遷居香港。香港淪陷後,陳家六姊妹跋涉數千里,流亡到大後方。

  抗戰已近尾聲。一九四四年初冬,美軍第十四航空隊總部新聞記者會上,陳納德邁?堅定大步,在主位上落座。他的臉孔布滿皺紋,有一個倔強下顎,深沉眸子流露出堅忍神色。將軍銳利的目光掃射一周,「午安,先生們。」他的視線觸到一個穿?陰丹士林旗袍、梳?兩條小辮的女孩,於是眼角邊的皺紋深陷下去,「以及女士!」他補充道。那個女孩就是陳香梅,芳齡十九,中央社昆明分社記者。

  陳香梅回憶說:「我對他雖認識不深,卻對他敬仰萬分,因為他滿腔熱血,不遠萬里而來,協助中國訓練貧乏的空軍抵抗日本惡霸。幾次在新聞記者會上見到他,我就覺得這個美國男人,實在是一個好男人。」一九四五年五月,陳納德回國前,與陳香梅吻別:「我會再回中國。」

  半年後,陳納德重返中國,已與妻子離婚。衝破一些阻難,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底,兩人訂下婚約,赴南京晉見蔣公夫婦。陳香梅寫道:「宋美齡夫人確是才貌雙全的美人,而且智慧甚高。她的標準高領旗袍,長及足。旗袍紐扣多是翡翠和珍珠鑲配,名貴高雅,別有韻味。初見面時,她拉?我的手用英語和我交談。」

  聖誕節前夕,這對新人用一把繳獲的日本軍刀切開結婚蛋糕。蔣公夫婦贈送象牙雕刻及一對江西瓷燈?為賀禮,派葉公超到上海代表致賀。

  婚後,陳納德夫婦卜居台北,育有兩個女兒陳美華、陳美麗。宋美齡認兩個女孩子做義女,名字是蔣介石親自取的,承襲美齡的「美」字而來,還送了兩枚圓形名章。

  一九五八年七月,陳納德病重,宋美齡遠從台北到美國新奧爾良市醫院探望。陳納德深受感動,苦於氣管切開,不能說話。宋美齡風趣地說:「你平時說話太多,今天讓我來說話。」陳納德已升為三星中將,宋美齡還是稱呼他「上校」,領導飛虎隊時的官階。十天後,陳納德離世,宋美齡與許多美國軍政要人一起,參加了葬禮,素車白馬,極盡哀榮。

  北京「秘密之旅」

  陳納德一生清廉,沒有留下多少財產。將軍謝世後,三十出頭的陳香梅思緒一片迷惘,猶如落水者想抓一根救命稻草。她深知,光靠丈夫的名聲只能風光一時。

  痛定思痛,陳香梅帶?兩個幼女,移居美國華盛頓。她先入喬治亞城大學工作,並拜師學習演講。工作之餘,她用英文撰寫《一千個春天》,記述與陳納德婚戀故事,於一九六二年在紐約出版,再版十次之多。

  陳香梅了解,不同種族的異國人在國外,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不參與政治,永遠淪為二等公民。一九六○年,共和黨總部主任委員哈門夫婦來找陳香梅,請她入黨。陳香梅說:「我在喬治亞城大學的一個停車位還有問題,你們若把我該有的停車位爭回來,我就入黨。」為此,她後來笑言,當初入黨是為了一個停車位。

  陳香梅雖不是內閣成員,卻是美國政壇最有影響的華裔第一女性。三十多年來,從甘迺迪到克林頓,先後八位總統對她有所任命。她是共和黨內主任委員,並任共和黨少數民族委員會主席。同時,她也是台灣在美國國會「院外集團」的重要成員。

  隨?形勢變化,陳香梅的思想也發生轉變,認識到海峽兩岸分裂狀態不應持續下去,和平統一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她對中共懷有戒心,與中國駐美聯絡處素無往來,直到中國駐美首任大使柴澤民把她「爭取」。

  穿針引線的,是黃埔軍人蔡文治將軍,邀請陳香梅到馬里蘭州住宅晚宴,說明陪客只有柴澤民一人。陳香梅赴約,柴大使已先到。他是個大高個,穿?「毛裝」,國字臉上架副眼鏡,一口濃郁的山西口音。這是陳香梅平生第一次與中共官員握手!

  蔡家晚宴是中國火鍋,炭火熾紅,鮮湯沸騰。柴大使帶來廖承志一封親筆信,用的是私人信箋,稱香梅賢甥。信中說,他代表鄧小平歡迎她回中國訪問,希望早日成行,再首良敘,辭意非常親切。最後還附帶一句,未到北京之前,中方絕對保密,請她放心。

  廖承志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其父廖仲愷是國民黨左派領導人,與陳香梅外祖父廖鳳舒是親兄弟。廖家是大家族,長輩政見懸殊,過年過節偶爾相聚,陳香梅兒時記憶中,表舅廖承志喜歡與小孩子開玩笑,還用鉛筆給她們姊妹畫過漫畫像。

  與柴大使會面,是一九八○年十一月下旬。這年十一月初,里根在大選中獲勝,陳香梅作為競選主任委員出了大力。她親自請示里根,帶了里根親筆函,在總統未正式上任前,以特使身份秘密訪華,參議院共和黨副領袖史蒂文斯同行。她又建議,北京訪問之後,再去台灣。里根認為,這個建議甚好。

  十二月陽曆除夕,陳香梅與史蒂文斯參議員夫婦,在日本東京羽田機場會合,即飛往北京。一九八一年元月四日,鄧小平接見陳香梅一行,坦率批評了有些美國人的錯誤觀點,強調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指出:「由於台灣問題迫使中美關係倒退的話,中國不會吞下去。中國肯定要做出相應的反應。」中國最關注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問題。

  里根是共和黨保守派,在競選中發表了許多有損美中關係的言論。陳香梅把里根親筆信呈遞鄧小平。大致內容是:我很高興讓陳香梅代表我去中國,我向您保證,當選總統後對華政策保持不變。鄧小平聽了譯員翻譯後,不斷地說:「很好,我們很佩服里根先生的遠見。」

  元月五日,陳香梅一行飛抵台北,受到蔣經國接見。陳香梅重新把里根的外交政策講清楚:只有一個中國,這是個大前提!可是,對兩方面的意見我們都可以採納,都可以考慮,都可以聽。

  心中永存遺憾

  一九八一年春,陳香梅收到中國駐美大使館轉來急件,又是廖承志的親筆!

  香梅甥女:

  宋副委員長委託我寫信給你,請你盡可能去見蔣夫人,告訴她姐姐很想念她的妹妹並希望能見她一面,因為姐姐的身體最近不大好,她也聽說蔣夫人也十分想念、並想見她的姐姐。

  如果你能夠向蔣夫人面陳一切,玉成這兩位姐妹三十多年未見面而終於能夠見面的好事,將是一件很大的功德。

  我也受了這方面最高黨政大局的委託,歡迎蔣夫人來北京探親,屆時我們必定會對蔣夫人盛情接待和予以最高的禮遇。

  蔣夫人到北京後,逗留多少時間,對外是否發表新聞,都聽從尊便。至於其他問題,見了面就都可以談,我們將加以考慮。

  陪同蔣夫人來什麼人,都由蔣夫人自己決定,孔令侃兄能同來,我們也歡迎。

  同時,這事體關係重大,請你妥辦保密。

  鄧穎超副委員長也請你轉致對蔣夫人的問候。

  這事你如能盡快做到,我將萬分高興。如果有些結果,請早日覆我一信或告知柴大使轉告我也一樣。

  你近來好麼,鄧大姐問候你,請你代為問候孔令侃兄,歡迎他同蔣夫人一起來北京看看孫夫人。孫夫人並囑告令侃兄保存的孫先生的檔,一起帶來。

  經普椿也問候你。祝

  安好!

  廖承志

  三月二十六日

  一九八一年

  宋慶齡完全同意。

  信末「宋慶齡完全同意」字跡潦草,但絕對是宋慶齡親筆,並有她的英文簽名,看來孫夫人已病入膏肓。陳香梅不敢耽誤,很快找到孔令侃。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她未能與宋美齡見面!萬般無奈,只有請孔令侃轉交。她等了許久,才有一句回話:「告訴宋慶齡,信收到了。」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宋慶齡逝世。

  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早晨,陳香梅與我,在北京長富宮飯店有過一次單獨交談。陳香梅透露:「她們那個時候希望在香港見面。香港見面就比較,喏,沒有這麼敏感了,對不對?沒有成功。」她低垂?眼瞼,緊緊抿?嘴唇,「但是沒成功。」

  宋美齡何嘗不渴望骨肉團聚、親人相見!有廖承志於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致宋慶齡英文信函為證。

  親愛的叔婆:

  隨信附上的東西您也許會有興趣。這些消息是從美國工作的同志那裏得來的。我相信來自可靠的人,儘管是間接的,但他們是用了大力氣,從您的親戚和妹妹那裏得到這些消息。

  有趣的是知道您妹妹是怎樣看您的。而我相信這並不是不可想像的。不僅如此,在一個美國人—里根的信使,和一個中國人到過北京後,她表露了她的感情,而這種感情,我相信,要比家庭感情的含義更多一些。

  更有趣的是,大衛.金把您妹妹的地址和電話告訴了我們。如果沒有弄錯的話,我想大衛是為您而這樣做的。

  特德(廖承志英文名)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晚,在北京長富宮飯店,我單獨見陳香梅時提起,信中的大衛.金,就是台灣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蔣經國基金會顧問丁大衛。陳香梅含笑點頭,證實了我的猜想。她補充說,廖承志經常有信給我,每一封我都保留?。

  陳香梅赴上海參加八十壽宴前夕,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她與我在北京長富宮飯店單獨交談,第一次向外界透露:「這條路是我開的。那時見鄧小平,鄧小平曉得我要到台灣去。他說:『你應該讓那些已經在台灣的人,讓他們回到大陸來探親。』這是鄧小平提出來的。我到了台灣就對經國先生講,經國先生說『可以考慮』,他這個人還算蠻開明的。後來,經國先生很快就宣布退役軍人可以回到大陸探親。」

  建議兩岸開放探親的事,早在一九八一年,鄧小平與陳香梅第一次會面,就向她提出了。這也是陳香梅於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晚,當面向我透露。蔣經國去世前,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台灣當局宣布開放台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揭開了兩岸民間交流序幕。

  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晚,宋美齡逝世當天,陳香梅與我在越洋談話中,特別提到蔣夫人一直堅持中國不能分裂。她深情回憶孫夫人病危時,託她帶信給蔣夫人的往事,她說:「這對中國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姐妹,生前幾十年遠隔萬里重洋,至死未能見上最後一面,這成為我心中永遠的遺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