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學海無邊

時間:2016-06-24 03:15:08來源:大公網

  我曾在本欄提倡容許民間各種課程公平競爭,但在政府於可見的將來仍會主導本港中小學課程的情況下,我仍會為改善政府的課程而積極建言。我亦曾在《大公報》建議香港借鏡美國高中的「學分制」,讓學生可更靈活選課,但要找到從現行制度通往這個目標的路徑,也是一大挑戰。

  在美國高中,學生每個學期可自由選課,惟需滿足某些「分布要求」(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以美國五大頂級高中HADES(Hotchkiss、Andover、Deerfield、Exeter、St. Paul's)之一的Hotchkiss為例,學生在英文、人文與社會科學、藝術、語言、數學、科學這些範疇,各要達到一定的課程總數。

  香港近年選修中西歷史及文學的人數江河日下,形勢堪憂。歸根究柢,是因為在現時的「班建制」下,一早選定三兩科目後,高中三年就只能修讀那幾科,而同學對歷史、文學的興趣又未到想要讀足三年的程度。反觀Hotchkiss高中的歷史課,分為美國憲法史、美國種族史、中東史、俄國史等小單元,每位同學都可在個別學期選修一些,從而廣泛涉獵。

  「學分制」的另一好處是令科目更多元化。香港高中限定選修三科,只有約十分一學生有選資訊科技。我在普林斯頓卻發現,幾乎所有美國學生在高中都修過一些電腦課程,懂得用Java編寫程式。一些香港朋友對建築、哲學等領域感興趣,但只能在課外自學;在美國Hotchkiss高中則可選修這些課程,更包括「存在主義」等進階題目。

  從英文及通識課時入手

  怎樣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尋找空間,小規模試行「學分制」呢?聖保羅男女中學的文憑試班級,英文科佔用多達16%的課時,且大多為公開試操練,殺雞焉用牛刀?我對母校師生的能力很有信心,即使削減英文課,仍可取得佳績,並騰出時間讓學生在每個學期自由選修一個增潤課程,拓闊視野。

  我跟曾鈺成先生在很多政策上都意見分歧,但我們就新高中的通識教育科卻罕有地所見略同,對其缺乏系統的知識基礎感到遺憾。我從來不明白這科為何止?眼於當代時事(contemporary issues),而非像美國高中的博雅教育般,廣習古今東西的文理經典。如果把這個佔用12%課時的科目的範圍擴大,便可容許學生每個學期選修不同單元,作為另一個達至類似「學分制」效果的可能方法。

盧安迪

[email protected]

作者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曾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及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剛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九月將赴史丹福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課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