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位於地中海畔的雅法古城\作者供圖
夕陽最後一抹金照鍍在築於三十七米高山丘上的雅法古城,錯落有序、米黃色為主間有紅色的石築古屋,密布斜陽下古城。年代久遠的古雅石建築,環擁古城中心凱杜明廣場。城中街巷多僅寬一兩米,鋪路方形石板踏磨沖刷得光滑亮閃。巷陌兩邊多是兩三層高老屋,其內多置小布爾喬亞品味新飾,迎合當今多數遊人意趣。古燈塔改建的清真寺宣禮塔,一身高貴金輝,默聳地中海港岸,迎送來去急勁的滄桑風雨。靜對莫測的海上雲起浪湧的古城標誌聖彼得教堂鐘樓,臨海矗立,散映金黃暖照,拂去人身上冬末夕寒。初建於一六五四年的教堂,為遠涉重洋在雅法登岸赴耶路撒冷朝聖的信徒,提供食宿,療病治傷。為爭奪雅法,不同的部落、民族、國家,屢興漫天火風血雨降此,然後又再重建古城,並留下各自文明文化宗教印記。於是有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宗教殿宇共立,眾民族特色兼存、不同文明文化互容、古意今趣相通的建築比鄰,構建成厚積滄桑美的雅法。
冬末黃昏地中海上金黃天色漸深,湛藍海色漸深至神秘的墨綠,水面上幾塊礁石隱隱若現、雖真如幻。傳說,雅法總督因妻子不斷誇耀自己的美麗,得罪海神波塞冬,災降雅法,總督為救雅法而被脅迫將美麗女兒綁在海邊礁石上作為海妖的美食,幸被宙斯之子帕修斯所救。眼前縹緲海上夕靄中,一個接一個充滿奇幻美故事若隱若現──《聖經》提及,先知約拿違背上帝意旨,從雅法乘船逃跑,在海上被鯨魚吞進魚腹三天三夜,直到他答應聽從上帝安排,鯨魚才將他吐到陸地上。雅法曾被迦南人和非利士人統治,又被大衛王及其兒子所羅門征服。遠古傳說,雅法就染抹人神在此結仇生戰競逐後遺存之魔幻奇彩。
雅法之名有多種解釋。猶太傳統認為,毀滅世界的大洪水消退後,憑方舟得救的挪亞的兒子雅弗建立這一城市,後人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城,讀音演變成雅法。也有認為,「雅法」意為「閃?白色光輝之地」,指其耀映輝照的白堊紀斷崖。《聖經》中提到的約帕,即現今之雅法,約帕之名出自腓尼基語「美麗」,於雅法最有象徵意義,因這美麗,引來一個個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國家爭奪,輪番君臨雅法。
大約西元前七五○○年雅法已有人居住。青銅時代雅法的天然港灣就為人類所用,之後一直是海運重要港口,也是各地去耶路撒冷朝聖必經之處。在西元前一四四○年的古埃及書信中就提到雅法被圖特摩斯三世征服。古埃及統治雅法一直到大約西元前八○○年。西元前七○一年希西家王統治時期,亞述帝國國王辛那赫里布攻略雅法地區。一七六一年,阿拉伯貝都因的統治者將雅法拆毀重建,為今日雅法城前身。一七九九年,拿破侖率軍攻佔雅法,殺死許多當地居民及上千已經投降的穆斯林士兵。雅法是長久顛沛流離的猶太人夢求回歸的美麗故園,一九○九年數十猶太移民家庭在雅法老城北部組建了一個居民區,一九一○年定名特拉維夫。一九二○至一九二一年,居住雅法的猶太人受阿拉伯人攻擊而逃離。一九四八年,猶太人進攻雅法,許多阿拉伯人經海路逃離。特拉維夫成為以色列建國首都時,雅法仍是一小城,一九五○年政府法定兩城合一。雅法,如一顆美麗寶石,在輪番易手中,經一次次戰火淬鍊,歷無數血淚磨洗,被代代精雕工鏤,受不同宗教祝禱,吸各民族的文明文化之精氣,生魂附靈,遂有滄桑賦予閃爍各歷史時期不同文明、文化、宗教之眾彩的通靈美。這通靈美,讓目光投向者心往神附,不斷成為新的競求者或傾慕者,踏足雅法,在瑰寶上遺留新的魂光靈彩,美麗雅法在不斷疊添新彩中越來越美麗。
在即將離開以色列的一夕,顧盼雅法,深積厚聚久遠變遷而形成的不同風格建築,深黃濃金一色,成寧靜一體,悠然靜處於幻變無常的大海邊,但願這裏以後依然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