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禁酒與反吸煙/楊繼良

時間:2016-06-15 03:15:44來源:大公網

  人們從喝酒吸煙中尋找樂趣,中外皆如此。但從兩大國——美國和前蘇聯來看,他們居然曾經無法忍受酗酒的為害,到了嚴禁釀酒的地步,卻是中國所沒有過的。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關於加強反酗酒和酒癮,消除私自釀酒》的法令。蘇聯人民的生活就此急劇改變,蘇聯國內開始了大規模的反酗酒運動。他們這個法令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被廢止,但我一九九○年去蘇聯時,至少還沒有完全恢復酒的生產。我離開北京前,朋友告訴我應該買兩瓶「二鍋頭」帶?,會有用,於是,在北京火車站買了兩瓶。一瓶,用來賄賂乘務員;第二瓶,跑來一個穿制服的,拿出身份證自稱是「克格勃」,說我是違了禁,想必是他知道乘務員從我處得到了一瓶酒,我膽子特別小,遂乖乖地奉上了另外一瓶。禁酒後,俄國私釀酒盛行,最終還是得順應民意,無疾而終。

  俄國人酗酒,跟那裏天氣過於寒冷有直接關係吧,借酒取暖。酗酒問題看來還遠未找到解決的良方。俄國姑娘二十歲之前的確很美,我的印象是個個堪比天仙化人。和中國接壤的地方,俄國姑娘希望嫁給中國人,都說因為俄國男人酗酒,不能共處。當年頒布禁酒令,原是想戒此惡習,看來收效有限。

  美國地處溫帶,沒有借酒取暖的需要。但他們歷史上曾有兩次禁止釀酒的思潮。第一次在十九世紀初,那是出於基督教信仰的動機。第二次在二十世紀初,美國大規模開展工業化,需要頭腦清醒的工人。隨?這兩次思潮,美國政府多次頒布禁止釀酒的法令。但除鼓勵了私釀酒外,並無正面的效果。我到美國以後,倒是領教了美國一種因酒而引起的心理疾病——「酒精中毒」(Alcoholism)。這可能是長期過量飲酒、也可能是一種遺傳的基因造成的。得了這種疾病,不由自主地不醉不休;事業上很成功的體面人,往往倒?路旁,要由警員來收拾局面。這個病是如此普遍,全美各地都有「匿名酗酒者協會」的組織。同病相憐者定期集會,各人自述酗酒的為害,互相啟發、鼓勵戒酒。

  我們中國人喝酒不見得少,每天就?小菜,「喝點兒小酒」,帶?醉意上床、不再吃晚飯的人,在我的親屬中也有。但這些人頭腦都清醒,沒有見過失去自控能力的。我還常常覺得我們中國人比較有自制力。最近跟朋友談起這件事,她說「酒精中毒」的問題在中國也有,但同胞們至今以自己的「酒文化」為榮,在酒席上把對方灌醉,會洋洋得意;自己醉了,還居然敢「醉駕」。但是,我們在這裏的同胞聚會,備有啤酒,如果回家需要駕車,會互相勸說不可喝酒,因為執法很嚴。如果因而被吊銷或被暫停駕照,後果嚴重——上不了班了!

  煙和酒都屬於生活習慣。據科學分析,香煙中的尼古丁能夠提高人體的應激激素水準,同時減少吸煙者從酒精中得到的快感,進而促使他們渴求更多酒精。還有研究發現,一個人如果在十幾歲的時候染上吸煙習慣,晚年時可能更容易出現酒精濫用。因此如何減少煙民,也是和防止酗酒有關的話題。

  大約二十五年前,我從收音機聽過美國電台組織的對吸煙為害的辯論。那天,煙草公司僱用的辯論員竭力狡辯,說尼古丁對人體的為害並無科學證據。反對方面的辯論員——一位女士突發問:「請問你自己是不是吸煙呢?」煙草公司辯論員被迫坦言「我不吸煙」。女士回應:「我沒有其他問題了」。她這最後一招,揭露了對方的虛假,實在高明!此後,在我接觸的當地大學中,首先是教授們都戒了煙,因為大家都覺得吸煙者是教育程度比較差的群體,恥與為伍。聽到這個廣播後的第一個冬天,有些年紀比較大的職員還會在冰天雪地中,跑到大樓門外在寒風抖索中過把癮,因為樓內已經不能吸煙。那個冬天過去後,再也看不到這種「景色」了。

  可見,知識水準的提高、社會輿論的變化,是戒酒、戒煙的關鍵。美國人舉行雞尾酒會,各人自己斟酒、自取小菜點心,絕對看不到勸酒的,當然私釀酒也就沒有存在的餘地了。荷里活電影中過去常見的「一支在手」的愜意、優雅姿勢,現在再也看不到了。俄國人怎麼樣了,二十多年以來,沒有再去訪問的機會,別來無恙乎?從國內電視台節目中看到,我們還有把「酒文化」和「煙酒不分家」作為文化傳統來說事的,國內煙草局負責人居然說在香煙的包裝上加印勸阻吸煙的警示圖標,是「不符合中國文化傳統」。我們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