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被上帝獎賞為『好孩子』/魯 人

時間:2016-06-15 03:15:43來源:大公網

  這個故事已成經典。一九六三年,女孩瑪莉.班尼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向兒童版欄目的主持人西勒.庫斯特先生提出了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為什麼她幫媽媽幹了許多活,只被誇獎為「好孩子」,而又搗蛋又不幹活的弟弟得到的卻是甜餅。她問,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因為她看到許多像她一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忘了。

  瑪莉.班尼給一向被孩子們認為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出了一道難題,而且他已經收到過許多類似的信件。在苦惱的思索期間,他參加了一場婚禮,新娘新郎互贈戒指時,兩人錯將戒指戴到對方的右手上。牧師見此幽默地提醒道:「右手已經夠完美的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西勒.庫斯特由此得到啟發,以「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為題,給瑪莉.班尼寫了回信。信在《芝加哥論壇報》刊登,據說此信一登,千餘家歐美報刊爭相轉載。

  被上帝獎賞為「好孩子」,這個童話般的答案對孩子雖是善意的小欺騙,卻能讓她很高興。在靈光乍現想到這個解釋之前,西勒.庫斯特和成人們心裏想必都清楚瑪莉.班尼和許多孩子的經歷對好孩子不公。但覺得這是小孩子的天真幼稚,隨?他們的成長,許多道理會自然而然明白,也就不會再抱怨了。不知道那個早過了童話年齡的女孩子是否已從好孩子成長為好人;也不知道她的弟弟是否從一個頑皮搗蛋的小男孩成長為有責任感、懂得關心照顧別人的男人。倒是我總有點憂心,西勒.庫斯特的上帝獎賞論,會讓好孩子終為壞孩子所欺,而為了好孩子的名聲卻甘願忍受;並讓壞孩子欺負好孩子,並以此為理由阻止他們反抗。而這理論如從孩子的世界延伸到成人的世界,便必是遺害甚巨謬論流傳了。

  好孩子是發展成好人的良好基礎,上帝如果給好人一個「好人」的聲譽做最高獎賞,卻讓他始終處於困苦打擊之中,人們大約會極不贊同,想必全世界的人都希望好人有好報。雖然,「好人有好報」有做好人為好報的嫌疑,使做好人有了目的。但「上善若水」是一種境界,人則極難達到這心不染塵的境界。好人想有好報,旁人也願意看好人有好報,也就無可厚非了。好人是榜樣,也是標本,他們在溫暖感動別人的同時,也會讓許多普通人以他們的遭遇和結局來權衡自己的行動。另外,做好人並有好人的悲憫和胸襟是一回事;自己為害卻逼?別人做好人是一回事;為了統治哄?民眾做好人又是一回事。因此,我不相信好報是必然,並與上帝有關,反覺得:對別人說好人有好報,是愚弄;對自己說好人有好報,是愚蠢。

  希望善有善報,自然也希望惡有惡報。但上帝讓「壞孩子」得了甜餅,自然也會常讓惡人享受花天酒地,這是讓人最心情不暢的事。這使一些人寧拋精神獎賞,而求物質獎賞;因此,罵貪官便只是痛快卻並無意義了。因為,貪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且前赴後繼,便一定不是貪官的事,也不是個人的事,而是「人」的事。這「人」不是指區別於另一個人的人,而是指區別於動物的人,是人性,或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憂國的先驅們所說的「國民性」,並可擴大至黃紅黑白各類人種的人。這「人」不改,貪婪的官員不過只是個引人注目的特殊群而已。同樣的,還有貪婪的商人,貪婪的名人,貪婪的平民百姓,貪婪的市井無賴……因為,貪婪的是人,不是某個階層。

  上帝能獎賞好孩子、好人,卻獎賞不了人做好孩子、做好人的方法,方法只能靠人自己思考,自己尋找,自己實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