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彼得舒化之死/輕 羽

時間:2016-06-14 08:46:31來源:大公網

  上世紀中葉,香港話劇界經常演出不少學界戲劇,同時亦有搬演外國翻譯劇,但都是一些較傳統的外國劇目,例如《油漆未乾》、《玩偶之家》等。直到六十年代,戲劇大師鍾景輝從美國學成回港,帶來了一批西方現代戲劇,令到香港劇壇煥然一新。該批戲劇主要來自歐美劇作家,當中包括英國編劇彼得舒化(Peter Shaffer)多個作品。

  七十年代,香港開始踏入職業戲劇發展時代。鍾景輝為香港話劇團導演《馬》,又稱《戀馬狂》,乃是彼得其中一齣名著。所謂現代戲劇,除了?重劇本結構和故事之外,劇作家在編劇之時往往會考慮劇場表演效果。以《馬》為例,該劇講述一位心理醫生如何「醫治」一個具破壞傾向的少年。劇本不乏極仔細的心理描寫,同時有極佳的劇場效果,例如少年在馬廄刺瞎六隻馬匹的眼睛,就由演員扮演馬匹,仿如一場神聖儀式。

  《上帝的寵兒》又名《莫扎特之死》,乃是彼得另一齣極受觀眾歡迎的作品,既是舞台上的長壽演出,亦曾改編成為電影。全劇的主人翁其實是宮廷作曲家薩里埃尼,他自以為才華橫溢,豈料遇到莫扎特之後,才知道世間何謂真正天才。薩里埃尼既妒忌莫扎特的天分,更怨恨上天對庸人的不公平。該劇對於世上絕大部分凡夫俗子,都能產生深切共鳴。

  彼得舒化在六月六日離世了,享年九十歲。他的作品將在舞台上永垂不朽,能令觀眾繼續思考人生的意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