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放生與環保\鄭家豪

時間:2016-06-07 03:15:49來源:大公網

  我雖吃葷,偶爾吃素,未嘗放生,然對放生人士極表尊敬,他們對宇宙間生命的愛護,比那些“和平政客”到別人的土地點火顯見高尚,放生是履行他們的信念的行為,藉以傳播人間大愛,求眾生積善,避免殺戮。

  “同處一個世界”的話耳熟能詳,觸動我思索是從一件小事開始。有一回帶小女兒去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旅遊,園內一片生機,菜地種植的各種蔬菜長得綠油油,棚架掛?節瓜、南瓜、黃瓜、絲瓜,果樹結出人參果、黃皮、番石榴;水族館陳列香港的水產標本。展物帶出的信息:地球賜給我們豐盛的物質,必須珍惜。

  等候旅遊巴的時間,小女發現地面幾隻螞蟻向她爬近,提起腳正要踏下去,朋友笑咪咪對小女說:“你知道嗎?牠要回家見媽咪哩!”小女溫順的將腳輕輕放下,她這一剎那的神情告訴我,她似有反應,也許第一次聽到小螞蟻也有媽媽。我也被朋友這句溫馨的說話觸動,是啊,螞蟻也有牠的媽媽。

  朋友家族富有,自己有幾家公司,他當時是太古城最大一家酒樓的東主,他虔誠信佛教,周六周日替慈善團體做義工,長者新界一日遊,他是隨團義工,扶長者上車落車,午餐時間,替長者斟茶取飯,問候老人家吃得慣不慣,多次與他同行,見他總是全情投入,從他自發的行為中,感受到信仰的動力。後來他與一位女律師結婚,移居溫哥華。與他在溫哥華相見的一次,他帶我一家到列治文一間頗有規模的觀音廟,迎面的人一個接一個向他打招呼,看來他與香客和廟僧皆十分相熟。從朋友口中知道他們夫婦在溫哥華什麼生意都不做,專心做義工,從早上到傍晚為華人社團義務工作,進出老人院,帶老人去看病,上門替老人解決家務,觀音廟是他為善信服務的一處地方。“牠要回家見媽咪哩!”這句話對小女影響很深,常提起這位叔叔,家裏露台出現飛蛾甲蟲,她都不加傷害,設法讓昆蟲飛走,這些行為受叔叔影響。

  放生風氣在佛教善信中廣為流行,幾年間迅速興起,外國媒體也注意到,英國《經濟學人》作了專題報道,去年本港賣出六十多萬隻雀鳥,大部分是宗教人士用來放生。外國記者引述本港愛護動物協會的數字指出,百分之七十五的雀鳥在放生後死亡。

  這則報道引起不安,放生人士注意到了,他們吸取經驗,探討有關動物放回大自然的知識,知道有些可以放,有些不宜放;有些環境可以放,有些環境不可放;什麼品種適合放,什麼品種不宜放。

  港島北角碼頭是善信放生的集中地,附近的海鮮檔做善信人士生意,成行成市,有些善信買蝦、蟹、蜆在碼頭放生,因環境不適應死亡,有些善信將淡水巴西龜放入大海,活不下去,一位善信在西貢海鮮檔高價買一條活生生的龍躉,僱艇出海放生,事後友人告知,這是一條沙巴龍躉,性兇猛,食量驚人,吃許多魚,是海洋生態破壞者,這位善信以後也不再買來放生了。

  宗教團體每月舉辦定期放生,同時引導善信要懂得放生,避免生物因環境不適死亡,放出去的都能活?,做到與宗旨歸一。

  各種生物與我們在同一地球生活,哪怕是一隻回家見媽媽的小螞蟻,萬物共生的現代概念,始於宗教,與現代環保科學信念連成一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