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置之,即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視。不誇張地說,這是漢語中最具智慧也最豁達的一個詞,但凡那些智者達人,都熟諳此術,運用純熟。大畫家齊白石即長於此道,他有個座右銘:“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在很長時間裏,他都是個有爭議的畫家,對其畫風和成就,有人大加讚賞,也有人不以為然,於是,既有讚揚之語,也有攻訐之聲,老人一概置諸不理,聽之任之。因為他的頭腦很清醒,知道學無止境,天外有天,人家尊自己是大師,自己卻萬萬不能以大師自居,如果驕傲自滿了,就該落後了,就離被淘汰出局不遠了,所以,“人譽之,一笑”。同時,他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人多嘴雜,眾口難調,各人欣賞眼光不同,不必太在意外界的風風雨雨,罵聲、噓聲、喝倒彩聲,雖然也難免會聲聲入耳,但“人罵之,一笑”也就是了。
一笑置之,也是人生智慧,須有淡定之力,超脫之心,像《菜根譚》名聯所言:“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一九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馬寅初因《新人口論》被批判而終於被免去北大校長的職務,兒子回家告訴他這個消息時,他只是一笑置之,便不再言語,繼續看書,神態自若。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四日,北大隆重地召開大會,給馬寅初平反,恢復其名譽,並對他進行高度評價。當兒子回來告訴他這一喜訊時,他又一笑置之,不說一詞,照舊閉目養神,心如止水。這就是高人至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一笑置之,是為了笑到最後。一笑置之其實也是個內涵很豐富的詞,包含?不屑一顧的蔑視,胸有成竹的自信,也包含?咱們走?瞧的從容,出水才看兩腿泥的樂。所以,那些勇於一笑置之者,對流言蜚語不辯解,對蜚短流長不反駁,對誤會曲解不計較,但他們也絕沒有閒?,反而是在?薪嘗膽,勵精圖治,在積蓄力量,準備爆發。於是,有一天,他們終於以勝利證實了自己,那些謠言立刻灰飛▉煙滅/湮滅(埋沒)▉,那些誹謗馬上變成了盛讚,他們笑到最後,也笑得最好。
“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人生在世,總有被人曲解、誤會的時候,有遭人嫉妒、中傷的時候,有的人會奮起反擊,以牙還牙,也有的人會一笑置之,不予理會。尤其是那些大師泰斗、賢達名流,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不受批評、非議,不被調侃、嫉妒的,幾乎沒有,而且是大名氣遭大非議,小名氣遭小非議,誰也不能倖免。面對種種非議,他們大都“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不屑於去回應那些無聊的風言風語,而以成就來證實自己,以成功來回擊非議,以強者的身份立足世間。反之,一個人若胸無溝壑,浮躁淺薄,一捧就飄,一罵就跳,是永遠難成大器的。
學會一笑置之,人會顯得豁達大度,沉穩厚重,更具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