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培育卓越子女需要等待\徐海娜

時間:2016-06-06 04:00:34來源:大公網

  現在,很多孩子兩三歲時就要學琴、學舞、學游泳、學射箭、學跆拳道……日程排的比大人都滿,非常非常的忙,一個幼稚園生有可能已經是朗誦、歌唱、鋼琴等各項才藝比賽的老手了。如今的社會,許多父母都彷彿得了焦慮症,他們一刻都無法等待,急於將子女推進社會競爭的漩渦中,卻不管子女們是否已經裝備充足;他們最不擅長的一件事就是等待,卻不知子女成材最需要的就是等待。

  曾經有一位小朋友在年幼的時候被認為是“音痴”,完全不懂音樂,無法分辨音高音準,他五歲的時候,他的幼稚園老師就告訴他的父母說,他唱大家耳熟能詳的《生日快樂》歌的時候,幾段音樂都是一個調子,他的父母為此開始擔心,以為他是否有聽力障礙方面的問題,於是就帶他去看醫生,還特意送他去學小提琴。他學琴的目的起初真是與別人不同,主要是為了“治療”,訓練他的音樂感覺。

  始於一九五八年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可謂是音樂界的“奧林匹克”,被認為是古典音樂界難度最高的賽事。這個四年一次的比賽,最近的一次是二○一五年,小提琴項目金牌從缺,而銀牌則由二十歲的台灣人曾宇謙獲得,他是在此項比賽中獲獎的屈指可數的華人之一。過去除了中國聲樂家袁晨野於一九九四年獲得聲樂金牌之外,曾宇謙是第二個在此項比賽獲獎的華人。據媒體報道,曾宇謙被譽為音樂神童,他對音樂有敏銳的感受力,是擁有“絕對音感”的人。但是誰曾想到,他與上文所說的那個五歲時被認為是“音痴”的孩子是同一個人呢?他原來只是耳朵構造發育得比較慢,並不是聽力有問題,也不是“音痴”。

  原來有些看似“奇跡”的東西,需要的只是等待,就像在寂靜原野中等待一朵花開。當時間、養分積累得足夠的時候,花就會自然綻放。現代資優教育理論界通常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成為資優的可能,培育的過程就變得無比重要。

  但是我們周圍所見的家長們大多是沒有什麼耐心於寂靜中去等待一朵花開的,比如現在許多小朋友在手部小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的時候就被迫寫字。現代的家長們早已經等不得他們的小肌肉慢慢發育成熟了,不然坊間那些寫前練習簿、小肌肉鍛煉玩具就不會暢銷了。曾經還有位朋友抱怨說:“孩子太忙太苦了,可是我們什麼也不敢放棄。”都知道太早開始“填鴨式”教育不好,還是要比賽誰更早開始“填鴨”;都知道遊戲和玩樂很重要,但上學藝班、各式輔導班永遠都比遊戲和玩樂更重要。

  其實早在一九七八年,鼎鼎大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Joseph Renzulli就提出了一個資優三環理論。一個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成就卓越的人呢?一個人的能力怎樣才能展現出來呢?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中等以上的智能,一是創造能力,一是專注和熱誠。這三者需要交互作用,才能培育出卓越的人才。

  然而許多父母仍然只專注於智能的培育,希望子女發展多種能力,給子女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學習各種各樣的事物。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符合現代教育重視多元智能培育的發展方向,但是卻忽略了我們有句古語叫“過猶不及”,也對“揠苗助長”的壞處視而不見。多項學者的研究都指出,自由遊戲和非結構式活動與創造力是相關的,但是現在有不少家長認為有組織、有結構和有目的的遊戲才是真正“有質量”的遊戲,而忽視了孩子們隨時、隨地、隨性的自由遊戲時間。一個人在學習到創造的過程中,總是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分析的,需要時間去沉澱和反省的。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自由的時間去完成這個與學習和創造力相關的過程,無異於一棵生長在缺氧環境中的植物。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妨三思,當一個年幼的孩子為每日不停歇地“轉堂”而精疲力盡的時候,他們的創造力還有培育的時間和空間嗎?他們還會有對生活本身的熱誠嗎?一個表現卓越的人,通常都是一個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情有持續的熱情的人,如果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早早地就喪失了,他們又將怎樣熬過漫長的求學過程呢?不如讓孩子按?他應有的步伐慢慢走吧,成人且耐心等待他成長。若想達至卓越,也許慢慢來,反而會比較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