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粵劇文化展\陳天權

時間:2016-06-05 04:00:25來源:大公網

  圖:正在澳門博物館展出的粵劇展覽

  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的粵劇,二○○六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九年更入選為世界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申遺後十年,澳門博物館舉辦“紅船清揚:細說粵劇文化之美”展覽,讓大眾在戲台以外認識這項傳統表演藝術,了解其歷史源流和文化精髓。

  “紅船”指粵劇戲班乘坐的船,因船身髹上紅色而得名。古時廣東甚少戲院,戲班應聘到府第或鄉村演出,出入及運載戲箱便靠自己的紅船,稱為“紅船班”。粵劇文化沿?珠江三角洲的水路傳播各地,深入民間,紅船成為了這種戲曲的載體和象徵符號,直至二戰後才絕跡。

  展覽中有一張由德國畫家Eduard Hildebrandt在澳門所繪的水彩畫,當時約在一八六五年,畫中可見媽閣廟前搭了戲棚,對開海面停泊了兩艘疑似紅船的船隻。昔日大型的紅船班有一對紅船,稱為天艇和地艇,現在只能從模型或繪圖中得知其規模了。

  佛山是早期粵劇發展的重鎮,曾設有瓊花會館作為同業組織,但一八五四年粵劇藝人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起義,於兩廣率軍反清,引致粵劇被禁,瓊花會館遭毀。同治年間禁令鬆弛,戲班中人於一八六八年在廣州設立吉慶公所作為行會組織。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成立八和會館,吉慶公所附屬於八和成為營運機構,自此粵劇重振聲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