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中國是全球漁業生產和消費大國,漁業提供了品種豐富、質量優良的水產品,滿足了國民約三分之一的動物蛋白需求。不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向記者指出,中國的深藍漁業面臨科創能力不足,配合政策缺乏和人才支撐不夠等三大挑戰。
深藍漁業是面向深遠海和大洋極地水域,開展工業化綠色養殖、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和海上物流信息通道建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深藍漁業發展,打造漁業航母,有利於保障優質蛋白供給,支撐國家食物安全。
儘管中國遠洋漁船能夠開赴西非和拉美捕魚,但吳立新稱目前深藍漁業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提供深藍漁業發展動力。深藍漁業剛剛起步,原創性成果不多,高新技術研發滯後,工程裝備與養殖技術的融合度較低,無法實現深藍漁業「綠色、安全、高效」生產。
二是產業配套政策缺乏,難以形成深藍漁業聚集效應。由於海域使用管理政策不清晰,扶持工程裝備製造與產業融資保險等政策缺乏,導致產業發展緩慢、效益不高,尚未形成產業規模。
三是人才支撐能力薄弱,難以保障深藍漁業持續發展。深藍漁業是新興領域,涉及多學科交叉,相關研究、管理與生產人才儲備不足,結構不合理,不能為深藍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