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科企「行醫」 中美各顯神通

時間:2018-02-13 03:16:13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綜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及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全球科技企業陸續進入醫療保健領域,有望帶來更準確的疾病診斷方式,以及低廉的醫療保健成本。美國科技巨擘亞馬遜聯手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正式進軍醫療保健市場,試圖通過試驗自己員工的醫保範圍來改變美國醫保現狀。不過,按照中國的標準,它們稍稍落後了一步。

  到目前為止,美國眾多科技公司進軍醫保領域,大多是兩個方向,一是靠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追蹤用戶健康或健身數據,另外就是為醫院或醫療保險商等提供雲計算機服務等。

  中國科企專注AI

  在中國,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公司,多年來一直把醫療保健放在優先地位,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實驗室。在試驗了線上醫療諮詢和藥物追蹤系統後,它們現在專注於一個更先進的工具:人工智能(AI)。

  2017年3月,阿里雲發布「ET醫療大腦」,正式進入醫療AI領域,ET醫療大腦走的是醫生輔助工具的路子,其可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準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擔當醫生的助手。2017年7月,阿里健康推出Doctor You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幫助解釋CT掃描結果,還可以做臨床診斷。

  騰訊也不遑多讓,首個應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覓影」去年8月面世,將輔助醫生對早期食管癌、早期肺癌和早期乳腺癌進行篩查,準確率達到90%。目前,中國有近百家醫院在使用它。去年,騰訊控股的企業「企鵝醫生」率先在北京、成都、深圳三座一線城市落地,並自建企鵝診所。此外,騰訊還投資了在線醫療公司微醫集團,微醫的核心業務幫病人進行在線預約。截至去年10月,該公司已有1.5億登記客戶透過其網絡預約26萬名醫生。

  協和眼科的AI軟件

  據設在北京的行業諮詢機構億歐智庫稱,目前總共有130多家企業在利用人工智能提高中國醫療保健系統的效率。其中既有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巨頭,也有在國內領先的iFlyTek和大量小創業公司。

  資金正在流入這個領域。據億歐稱,截至去年8月,硅谷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和經緯創投(Matrix Partners)等風投機構已經在這類企業中投資了至少27億美元。伯恩斯坦的分析師估計,到2020年,中國醫療科技行業的支出將達到1500億美元。

  對於中國勞累過度的醫生來說,AI的進步是變革性的。

  北京協和醫院的眼科醫生於偉泓博士表示,過去,她常常要花兩天時間分析病人的眼睛,然後寫報告。該醫院目前正在試用的AI軟件能極大加快她完成這些工作的速度。「現在,一分鐘應該都不用。」她說。開發該軟件的體素科技公司,從騰訊和紅杉資本等處籌集了約2850萬美元,專門從事醫學圖像自動分析,幫助眼科醫生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IBM機器人能診癌

  「公平地說,總體來講,中國的科技公司都積極參與醫療保健領域,不像美國,有些公司積極,有些不積極。」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亞太醫保分析師勞拉.尼爾森.卡尼表示。

  還好美國有IBM,該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IBM Watson(沃森),在AI加輔助診療的應用中,是目前最成熟的案例,其中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在癌症治療建議上與醫生判斷的一致性高達96%。

  蘋果則專注於醫療數據收集管理,上月24日,蘋果宣布在「健康」(Health)程式中加入「醫療檔案」(Health Record)的新功能。這將首次讓美國人能直接在手機上管理自己的醫療信息,用戶可以檢視自己在醫院、診所的各項健康數據,包括定期接收化驗結果、藥物治療和健康狀況等通知,還可用iMessage聯繫參與了此項新功能的醫院、診所,繼而安排預約、透過Apple Pay付款等。

  另一邊廂,谷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也大力發展AI,旗下的AI研究公司DeepMind利用數以千計的視網膜掃描影像,訓練出一種AI演算法,比醫生更快及更有效率地察覺出眼疾的徵狀,但要數年後才能投入臨床使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