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勒將心理學的現實假設用於經濟決策分析,為個人決策的「經濟分析」和「心理分析」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
●有限理性:塞勒發展了「心理帳戶」理論,解釋人們如何通過在頭腦中建立單獨的帳戶來簡化金融決策。他還用「厭惡損失」的心理解釋「賦予效應」,即人在擁有某一商品時,對它的估價要高於未擁有的時候。
●社會偏好:塞勒在關於「公平」的研究上一直很有影響力,他解釋了為什麼消費者對公平的關心可能會阻止一些公司在商品需求旺盛時提價,卻不能阻止公司在生產成本提高時漲價。塞勒和同事還設計了一個「獨裁者博弈遊戲」,這一試驗性工具被廣泛應用於衡量全世界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對公平的態度。
●缺乏自我控制:塞勒使用「計劃者─執行者模型」展示如何分析自我控制的問題,這與現在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用來描述長期規劃和短期行為之間緊張關係的框架相似。屈服於短期誘惑,是我們在為老年儲蓄、或選擇更健康生活方式的計劃經常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實踐中,塞勒證明了他所創造的術語「助推」(nudging)可能會幫助人們更好地實現自我控制。
(諾貝爾獎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