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安倍「獨大」遭遇挑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唐奇芳

時間:2017-07-20 03:16:15來源:大公網

  7月2日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自民黨慘敗,席位從57個減為23個。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旗下的新黨「都民第一」不僅拿下了127個議席中的55席,還奪走了自民黨的鐵桿盟友公明黨,以總共79席穩獲東京都議會多數。這是2012年底重新上台以來安倍遭遇的首次選戰大敗,是選民對安倍和自民黨「一強獨大」不滿的爆發,也警醒日本政治必須有所變化。

  安倍支持率坐上「滑梯」

  從六月中旬開始,安倍內閣支持率開始下滑。在這個下降曲線上,東京都議會選舉成了關鍵節點,安倍內閣支持率彷彿坐上「滑梯」,跌勢難以遏制。選舉一周後的7月9日,這一支持率開始跌入「危險地帶」。根據日本主流媒體進行的民意調查,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台統計的安倍內閣支持率為35%,不支持率為48%;日本電視台(NNN)支持率為32%,不支持率為49%;讀賣新聞支持率為36%,不支持率為52%;朝日新聞支持率為33%,不支持率為47%。可以看出各媒體結果基本一致,即:安倍內閣支持率在35%左右,不支持率在50%左右。

  按照日本政治的傳統標準,支持率40%是一條「紅線」,如果連續兩個月低於40%的話,意味着政權亮起紅燈。實際上,安倍內閣居高不下的不支持率更具警示作用。與支持率相比,不支持率更能反應人們長期積累的評價和印象,較為穩定並難以逆轉。在安倍內閣支持率暴跌的同時,自民黨的支持率卻維持在30%左右。這說明日本民眾對自民黨的失望已經固定化,但對安倍內閣的失望還在不斷加劇。據時事社通信等媒體的最新數據,7月15日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已經跌破30%。內閣支持率低於政黨支持率,意味着黨首和內閣已經成了政黨選舉的包袱,需要「換人」了。

  「一強獨大」引發眾怒

  從表面上看,造成安倍此次慘敗的原因是一系列醜聞,如森友學園事件、加計學園事件以及防衛大臣稻田朋美用自衛隊名義為東京都議會選舉的自民黨候選人拉票等。但在更深層次上,這體現了民眾對於安倍傲慢無禮和自民黨的強橫專權的嚴重不滿。安倍的傲慢和自民黨的強橫來自其「一強」和「獨大」地位。安倍在自民黨內無論資源還是人脈都沒有對手,2012年以來每次黨首選舉都能以絕對優勢勝出。自民黨在日本國會參眾兩院都掌握三分之二多數,所有的在野黨均無法與之抗衡,所謂的「野黨共鬥」聯合未能形成。在這樣毫無壓力和約束的情況下,安倍內閣和自民黨的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將憲法和民心視為無物。

  為了實現在任內修改憲法、讓日本恢復交戰權的政治目標,安倍不斷鞏固其「一強」地位,爭取成為戰後任期最長首相。在其推動下,自民黨於2017年3月修改黨章,將總裁任期由「最長兩屆六年」延長為「最長三屆九年」。由此,理論上安倍的首相可以當到2021年。在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等與其直接相關的醜聞上,安倍絲毫沒有將國會質詢和公眾質疑放在眼中,敷衍了事。自民黨在國會中更是橫行無忌,不顧朝野反對,強行通過一系列有違憲法精神的法律,包括新安保法案、《特定秘密保護法》和最近的「共謀罪」法案等。

  日本政治亟待改變

  如果任安倍和自民黨如此毫無約束地繼續「暴走」下去,日本將在修憲擴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給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帶來隱患。

  能夠約束安倍和自民黨的,無非外部和內部兩種力量。外部力量就是美國,但美國並沒有約束日本的意願,反而將其修憲擴軍視為通過美日同盟維護亞太霸權的需求。內部力量則是可以與自民黨右傾保守勢力相抗衡的政治組織,能夠真正代表並維護民意。但是,在目前的日本政治體制和文化之下,這似乎也很難實現。民進黨等傳統在野黨式微,且與自民黨並無多大區別。小池百合子的「都民第一」黨還只是地方政黨,且實質上只是這位遍歷各黨的女政客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

  所以,日本真正需要的是能反映民心的深刻政治變化,而這恰恰最為艱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