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生存環境艱難,礦脈兒童的權益難以保障
卡蘇魯手採礦工自發成立了一個工會,辦公室只有大約五六平方米,緊靠着大型運輸車來來往往的路邊。社會工作聯絡員桑德拉女士用十分溫柔的語氣說,「開辦工會每年自籌的運營費用是7000美元(約54600港元),為工友們提供培訓、處理家庭事務並解決糾紛。」
工會秘書長約瑟夫拿出一份手寫名單,上面記錄着11名今年上半年在卡蘇魯死亡的礦工信息,其中年紀最大的罹難者34歲,最小的26歲。約瑟夫說,「他們的生命換來500美元(約3900港元)賠償,妻子通常改嫁,緊接着子女就會成為孤兒。」
根據盧阿拉巴省婦女兒童和社會福利部提供的數據,該省失去雙親的平民孤兒有667名,戰爭孤兒4201名、愛滋孤兒1858名。非洲礦脈的社會統計極少能做到像棄兒數據這般精確。剛果(金)目前近七成人口失業,其中又以年輕人為多,造成了社會動盪的不穩定根源。據說在首都金沙薩,許多沒有工作的人每天步行進城討生活,賺不到錢就鬧事。
曾在世界宣明會從事兩年礦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的Marc說,解決礦脈棄兒問題,出路在於政府和基層合作,但是目前金沙薩並沒有足夠財政和社會資源分配給礦脈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