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鄧柱廷(中)參加捍衛南海主權的集會\受訪者提供
「香港是一個福地,應該要格外珍惜」,在新界出生、在英國打拚的著名僑領、倫敦華埠商會主席鄧柱廷說。他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有經歷了港英時期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港人當家作主。\大公報駐倫敦記者 李 威
鄧姓是新界五大家族之一, 1953年在新界出生的鄧柱廷少時在香港成長,1975年22歲的他來到英國,於異國他鄉開始打拚之路。他由做餐館生意開始,締造起一個餐飲王國,40多年來在華人中積累了極高的威信,成為英國德高望眾的僑領之一,目前擔任最具分量的倫敦唐人街華埠商會主席,2011年鄧柱廷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並由查爾斯王儲親自頒發獎章。
回歸後港人真正作主
鄧柱廷在1993年創建「中國城大酒樓」,成為英國中餐業的佼佼者,接待過多位中國國家領導人和社會名流。記者在酒樓見到鄧柱廷,他正忙於籌備英國僑界喜迎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活動。他透露,英國華人華僑將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7月2日在倫敦的整個唐人街上擺宴席,7月9日租用球場舉辦大型歡慶活動等。
對於過去的二十年,鄧柱廷形容香港經歷了風風雨雨,包括03年沙士疫情、08年金融危機、12年「國教風波」和14年「佔中事件」等,其中有天災也有人禍,但最讓人氣憤的是人禍,這些大都由所謂的「泛民主派」等反對勢力所挑起,是他們製造了社會矛盾和動亂,令社會滋生仇官仇富心態。
針對有反對派聲稱香港缺少民主,經歷過港英時期的鄧柱廷反問稱,「在英國人殖民統治之下,香港是否有民主可言?」
鄧柱廷說,「港英政府高級別官員都由英國人出任,根本沒有中國人的份;港英時期也沒有真正的選舉,長期實行議員委任制度;在港英政府的政治高壓之下,民眾也不敢出聲,更不可能隨便上街抗議遊行。」
鄧柱廷舉例說,在自己出生的新界,港英政府對港人從來都不聞不問,讓大家自生自滅。在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港人真正當家作主,得到前所未有自由和民主,包括可以民選議員、隨便上街示威、能夠自由言論等,與港英時期相比有着天壤之別,這些難道不應該格外珍惜嗎?
不識歷史自然無法愛國
年輕時便離開故鄉、對中華文化抱有深厚感情的鄧柱廷表示,通過「國教風波」可以看出香港回歸以來最大問題出在教育,青年人不了解歷史,缺乏對國家的認同,自然無法愛國。那些批評中國缺少民主的人,才是真正不了解國情,不了解中國政府為解決生存權所做出的努力和國家的進步。他說,「我們這批新界人是最愛國愛港的人,對香港出現的動亂感到痛心。」
鄧柱廷還提到,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在2004年曾擔任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事處處長,在一次活動中,她主動走過來向他聽取有關新界「丁權」問題的意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希望新一屆政府能夠多聽民意、多解決民生問題。
鄧柱廷最後表示,香港在各個方面都需要依靠內地,包括水電供應等,必須要正視這個事實。對於「一國兩制」,也不能只強調「兩制」,而忽視「一國」,所謂的「港獨」沒有出路。香港未來要取得發展,必須獲得中央的信任,如果香港淪為反對基地,那將注定失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