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撐歐運動支持者5日倫敦遊行\法新社
【大公報訊】駐倫敦記者李威報道:英國脫歐公投引發司法訴訟,英國最高法院5日正式開庭審理脫歐上訴案,由11名法官裁定英國政府是否需要國會同意,才能啟動脫歐程序,預料案件會在明年1月宣判。
今年6月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首相文翠珊之後宣布將在明年3月底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脫歐程序。有支持留歐的人士表示不滿,將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文翠珊不能擅自啟動脫歐。
英國高等法院上月3日裁定政府敗訴。針對英國政府辯稱,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時的綱領即包括舉行脫歐公投,而保守黨獲勝執政,表示脫歐已經獲得廣大選民授權,因此無需再經國會同意。而法院認為,正是1972年英國國會通過的《歐洲共同體法案》,才為英國加入今天的歐盟鋪平了道路,因此英國要退出歐盟,也必須經過國會的授權。
這項判決引起軒然大波,支持脫歐的陣營擔心如果將脫歐的權力交予國會,可能受到留歐派的阻撓,甚至可能遇到否決。英國政府也不滿裁定,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同時表示政府不會受到判決結果的影響,將按照既定的進程推動脫歐。
最高法院5日正式開庭審理該上訴案,聆訊為期4天,最終由11名法官做出裁定,預料會在明年1月宣判。有法律界人士擔心,如果最高法院仍維持原判,可能引發憲政危機。有消息指,政府為敗訴做了預案,正在起草一份可以在國會快速立法的16字法案,要求議員們對政府在明年3月最後期限前啟動脫歐程序提供「許可」。
另外,英國政府官員針對以何種方式脫歐的爭議持續。曾經態度強硬的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早前表示,英國考慮脫歐後向歐盟支付費用,以換取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力,被外界解讀為脫歐立場軟化,也緩解市場對「硬退歐」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