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綜合法新社及新華社報道:歐洲民粹主義者周一悲喜交加,喜的是意大利公投總理倫齊失敗下台,「五星運動」的格里洛(圓圖)奪權可能性大大增加,悲的是奧地利大選第二輪,自由黨候選人霍費爾無緣成為二戰後歐洲首位極右領導人。
由於事關歐洲的政治風向,這兩場投票都令人關注。是要改革還是維持現狀,是要民粹還是要理性,是要「脫歐」還是堅持歐洲一體化──意大利修憲公投和奧地利總統選舉,折射出歐洲各種傾向的交鋒。
面臨重重危機的歐洲,進行改革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倫齊推動的改革嘗試,被不少輿論認為對歐洲整體改革有着風向標意義。而公投的失敗,無疑讓這種改革氛圍遭受了一次不小的挫折。
展望2017年,歐洲國家將迎來法國總統選舉、荷蘭大選、德國大選等多場重要選舉,這些國家的民粹主義或「疑歐」政黨將掀起多大風浪,能否得勢或上台,都讓人矚目。
總體來看,「疑歐」「脫歐」勢力想要獲得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對於經營一體化已經幾十年的歐洲來說,注定並非易事。奧地利總統選舉結果揭曉,主張開放包容、融入歐洲的力量獲勝,就發出了支持歐洲一體化的積極信號。相比法國等國家,奧地利原本被認為右翼民粹政黨最有可能得勢。此次選舉結果釋放的信號,有望為明年法、德等國選舉帶來重要的示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抑制這些國家民粹勢力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