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泰國王儲哇集拉隆功/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報道:泰國近年來政經情勢不穩,軍方重新掌權,恐怖襲擊事件頻傳,備受子民愛戴的國王普密蓬卻於此時撒手人寰,未來新王能否安定人心,國際社會將密切關注。總理巴育表示,全國將為國王離世舉哀一年,第一王位繼承人、王儲哇集拉隆功有望繼承王位。
普密蓬離世後,總理巴育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政府將着手進行繼位事宜。政府將通知國會,國王普密蓬已於1972年12月28日指定王位繼承人。」
巴育並未指明誰將繼位成為新任泰王,但他所提及的日期,正是64歲的哇集拉隆功被冊封王儲的日期。巴育還說,全國將進入為期一年的哀悼期,所有娛樂活動必須暫停30天。
泰式民主「惡性循環」
泰國是君主立憲的國家,國王和王室雖無實際權力,但政局長期由軍方主導。普密蓬在國民心目中擁有崇高地位,王室成了國家團結的一個重要象徵,不時出面調解政治危機。
在普密蓬統治期間,泰國發生過19次政變,歷經35位總理。這意味着泰國從王權過渡到共和體制的過程中出現諸多政治運作不彰的問題,也使得泰國式民主被政治學界戲稱為「惡性循環回路」。
「惡性循環回路」是指每當泰國爆發衝突便延伸政治危機,在各方勢力無法折衷、妥協的情況下,效忠泰王的皇家武裝力量會在諮詢泰王意見後發動軍事政變以恢復社會秩序。經泰王示意,泰國軍方會短暫實施軍事統治以恢復社會秩序。在此期間內,通過頒布憲法來對政治體制進行調節修繕,待政治秩序恢復後再將政權交還經選舉產生的文人政府。
作為一個階級色彩濃厚,國內對立局勢日益加劇的國家,泰國時時刻刻都面臨着政治動盪的威脅;此外,嚴重的利益分配失衡也加劇了不同群體間的相互不信任感,這些都讓泰國面臨撕裂的危機。在這樣一個無解的僵局之中,唯有泰王能憑藉其在國民心目中「亦聖亦王」的崇高地位來確保泰國社會的祥和與穩定。
隨着泰王的駕崩,在泰國政治中扮演最後仲裁者的權威符號將不復存在,面對國內嚴峻的對立形勢,泰國社會可能陷入永久且不可調和的撕裂形態。這也讓泰國社會陷入了嚴重的恐慌之中。
王儲曾與他信關係密切
哇集拉隆功有望繼承王位,與他有關的陳年傳聞再度成為焦點。生活奢華的哇集拉隆功多年來負面新聞不斷,不得人心。維基解密早年爆料,指泰國樞密院大臣對哇集拉隆功繼位表示擔憂,又指哇集拉隆功長年旅居外地,是為了治療惡疾,估計他很可能患上血癌,甚至是愛滋病,令人擔心他有無能力管理國家。跟兄長相反,泰王的次女詩琳通公主,經常探訪貧苦人民,深得國民歡心。有調查顯示,多數泰國人寧願由她繼位。
哇集拉隆功與前總理他信關係密切,後者2006年遭軍方政變流亡海外之後,在泰國支持紅衫軍多次抗爭。
不過,在現任軍政府總理巴育2014年5月22日發動政變後,哇集拉隆功與軍方關係轉趨密切,又解除與陷入醜聞的王儲妃西拉米的婚姻關係,似乎在為能順利繼位鋪路。有消息稱,巴育政府近期頻頻維護哇集拉隆功的聲譽,也被視為巴育維護王位繼承順利進行的舉措。
泰王辭世,哇集拉隆功將登基為拉瑪十世。他能否跟父親一樣,在泰國複雜的政治局面,成功出面擔當調停人、仲裁者的角色,洗脫過去醜聞纏身的形象,保持國家穩定,備受外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