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38年,13歲的「拉瑪八世」(左)與普密蓬在曼谷出席活動/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報道:泰王普密蓬登基初期,泰國軍事統治者對這位新王根本不加搭理。
1935年3月,普密蓬的哥哥「拉瑪八世」阿南塔時登基,年僅九歲,泰國政局則由軍頭鑾披汶支配。1946年6月9日上午,曼谷大皇宮的國王寢宮傳來槍響,一顆子彈射進阿南塔的前額,貫穿後腦而出。王室當天就宣布,由驚魂未定的普密蓬繼位。當年只有18歲的普密蓬,在悲傷及各界壓力下,登基成為泰王「拉瑪九世」,不過他登基後卻和母親返回瑞士。
隨後保王派與鑾披汶的軍方勢力開始為政權鬥爭,泰國在1947年起草新憲,賦予王室極大權力,又通過立法,把王室財富控制權交還給國王,鑾披汶於1948年奪權,推翻民主黨政府後自封為總理,保王憲法仍在1949年頒布,鑾披汶無力阻止。
就在兩派人馬角逐政權時,普密蓬於1950年短暫回到泰國,火化哥哥的遺體,與妻子詩麗吉結婚,並為自己正式加冕為王,隨後只停留十周,又返回瑞士,最後在1951年返國。不過就在普密蓬預定返國的前幾天,鑾披汶對保王派展開反擊,解散國會,並廢止1949年保王憲法,讓普密蓬返抵曼谷時,變成一位有名無實的國王,只能扮演國家象徵。
對於普密蓬的限制直到鑾披汶在1957年被沙立推翻後才得以改善,沙立安排普密蓬參加公共儀式、至全國各地慰問,更加貼近人民,人民對王室的崇敬隨之提升,普密蓬也因此更加受到泰國人民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