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金融市場再次爆發危機,其貨幣披索兌美元周一收市時急跌至新低,皆因該國央行表示不再捍衛披索,惟因阿根廷有可能獲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00億美元的援助,該國暫可避免債務違約危機。不過,阿根廷危機已令市場意識到,隨着美國聯儲局不斷加息,美匯不斷升值,新興市場走資潮急劇湧現,新興國家股、匯、債市今年來受壓不小,阿根廷可能只是首個受害者而已。
阿根廷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合共爆發八次貨幣危機,這與該國經濟失調有關。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全球經濟開始步入高通脹,阿根廷於1975至1990年間經歷超級通脹,在1989年7月通脹率曾高達200%,加上當時資金大量撤走,投資者信心盡失,資產幾被通脹完全吞噬,造成披索兌美元大幅貶值,每美元曾升至665披索。其後政府宣布把披索與美元掛鈎,並進行一系列財政改革措施,危機才慢慢消失。
在1998年,俄羅斯和巴西相繼爆發金融危機後,阿根廷亦受牽連,造成廣泛失業、政府倒台和拖欠外債。另外,披索黑市匯率日漸取代官方匯率的位置,導致披索與美元的官價名存實亡,更造成資金大舉流走。該國國內生產總值在1998至2002年間大幅萎縮兩成八,整個國家有一半人變得貧窮。阿國政府最後被迫把披索與美元脫鈎,每美元兌低見4披索,令經濟問題更嚴重。最後,政府被迫提前大選,新上場的政府即推出一系列財政改革,包括稅務和大增社會福利等,阿根廷最後才得以恢復過來。
由此可見,阿根廷對上兩次的貨幣危機主要受外圍環境改變,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所影響,最近一次危機亦不例外。今次阿根廷貨幣危機,主要是金融海嘯後,全球量寬令熱錢大舉流入新興市場。新興國家為吸引這些熱錢而不惜大量發債。惟隨着美國不斷加息和美元恢復強勢,新興市場借貸成本亦因而急增,還款能力大減。阿根廷成為這場危機的首個國家,人們現正憂慮的是,其他新興市場包括土耳其、印尼和巴西等情況相同的國家,會否亦會步其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