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近日再起風暴,個別國家的股、匯、債市大跌,令人憂心忡忡。連同今次,新興市場自從美國準備收回量寬措施開始,已經歷四次風暴,惟對上三次最終均未造成嚴重損傷;不過,今次的情況可能不同,皆因對上三次危機出現時,美息還未明顯上升。
自美國開始退市後,新興市場至今經歷四個走資潮,第一次在2013年的退市危機,當時印尼、印度、泰國的情況最為嚴重,唯其後由於美國聯儲局並未有如期般快速退市,風暴很快過去。
第二次是在2016年初,當時市場憂慮中國經濟硬着陸,加上美國開始加息,新興市場亦受到拖累,跟隨中國股市急跌,走資潮亦乍現。後來因中國經濟證實並無危機,美國在加息方面亦較克制,危機很快消失。
第三次危機則在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後,市場憂慮他承諾推出的減稅和財政開支等措施會促使聯儲局大幅加息,資金急急從新興市場流出。但與過去兩次一樣,當市場意識到聯儲局加息的步伐仍不致太快,加上特朗普亦稱不希望美國利率高企後,資金再度流入新興市場,再一次紓緩了危機。
然而,經過多年的復甦和全球經濟引擎正全速開動,加上特朗普推出減稅措施後,美國經濟增長動力日益加速,通脹預期亦日益增加,聯儲局亦已換上較傾向加息的鮑威爾為主席,美國利率正常化的年代終於來臨。市場相信美國今年或再加息三次,明年亦會再加息四次。
在美國利率逐漸上調後,美元弱勢已告結束,全球流動性亦逐步收緊,資金又加速回流至歐美國家。一直債台高築的新興市場現正面對融資成本日高和資金大幅流走的雙重打擊,而今次的衝擊將較過往三次嚴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