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影展經過開幕後,翌日好像刻意慢了下來,紅地毯上的星光稍遜了,無非為了遷就不同單元在第二天開幕,包括「一種關注」及「導演雙周」等。這並不代表競賽部分缺乏精彩作品,其中以現時被軟禁的俄羅斯導演沙利布連尼哥夫(Kirill Serebrennikov)執導的《夏天》(Leto),以及波蘭導演彭域高斯基(Pawel Pawlikowski)的《冷戰》(Cold War)比較出眾。兩片同以音樂為題材,且不約而同採用黑白攝影,效果皆美得不可思議,感覺卻是一冷一熱,同樣予人驚喜。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夏天》講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俄羅斯地下搖滾傳奇人物Viktor Tsoi,年紀尚輕的他受到David Bowie及Lou Reed等西方音樂影響,並得到偶像Mike的提攜,決意自創一片天。影片集中描寫當時的樂隊生態,及主角跟Mike與太太之間的微妙三角關係。導演不太着重描寫情節,反而以輕盈活力取勝,片中多段MV式的歌舞,配以仿效「刮菲林」的動畫手法,令影片更具超現實狂想色彩,動聽又動人。
曾執導《修女伊德》(Ida)的彭域高斯基,新片《冷戰》描寫一名波蘭音樂家走到農村,尋找女高音組成合唱團,其間遇上美艷且敢作敢為的Zula,二人愛得熾熱,卻因個人與政治問題,經歷十年磨難才能走在一起。彭氏承繼了波蘭電影的優良傳統,精於運用含蓄而準確的調度,集中描寫男女主角的情感掙扎,簡潔而具張力。可惜導演處理政治事件太過蜻蜓點水,有點兒浪費了極具可塑性的大時代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