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周四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CPI)遜於市場預期,原因是二手車和機票的售價大跌,加上能源價格上升並未造成預期般大的通脹壓力,市場因而相信聯儲局在通脹未見大幅上升的情況下,今年不會加速加息,亞洲股市在周五如釋重負,錄得顯著上升。
CPI與通脹非對等
不過,這可能只是股市投資者一廂情願的想法,皆因美匯指數在數據公布後,未見明顯急跌,而利率期貨的投資者仍然相信,今年內加息四次的機會接近四成,並未較通脹數據公布前有大幅回落。
事實上,消費物價指數並非美國聯邦儲備局的通脹參考指標,局方比較側重於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PCE)的表現。該指數在四月三十日公布時,曾錄得2%的按年升幅,即已達到聯儲局的目標。聯儲局於四月份公布的議息紀錄上曾預期,通脹率要在未來數月才會達至目標水平,惟四月底的PCE數據卻顯示,美國的通脹目標已提前達到,聯儲局因而在五月份的議息聲明中表示,通脹目標將有持續超出目標水平的可能。
緣何周四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並未反映到通脹升溫呢?原因是消費物價由美國勞工部所統計,資料來自一籃子不同種類的貨品和服務的價格,與PCE所統計的方法不同。聯儲局傾向參考的PCE,則是由美國商務部所統計,資料則是來自美國家庭貨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而統計PCE的材料與統計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同,惟前者主要是以價格變動為目標,後者則是以經濟產值。
本月底PCE數據成焦點
基於兩個數據統計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結果亦會有出入。市場普遍認為,美國勞工部的消費物價指數,雖然可以較方便地透過比較不同時段的物價,從而計算出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但統計的結果並非完全準確,故聯儲局較為傾向採用PCE為通脹參考指標。
美國商務部將於五月三十一日公布最新的PCE數據,屆時的結果與勞工部公布的數據將有很大差別,故投資者現階段還不宜輕信美國通脹預期已下降,聯儲局將會放緩加息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