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辟之的筆記《澠水燕談錄》卷第一《帝德》載:
宋真宗曾經和宰相提起過一個外放的郎官,真宗稱讚那郎官才德都好,真宗要求,等那郎官任期結束,就提升他做監司。郎官任期結束,真宗又和宰相提起了這個人。宰相就擬好了任職通知,準備第二天上報皇帝。晚上,宰相回到家裏,郎官到宰相家裏拜見。
第二天,宰相將那郎官的名字報上去,真宗卻不發聲了,搖頭不同意。真宗為什麼會變卦了呢?原來,監察部門已經將那郎官拜見宰相的事報告給了皇帝。整個真宗朝,那郎官始終沒有再被任用。
真宗厭惡官員跑官要官,竟然到了這種程度。官員不被人重視不好,太被人重視也不是好事。尤其是皇帝這麼重視一個人,真少見。那郎官一定德才兼備,皇帝是不會隨隨便便地讚美一個官員的。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皇帝對郎官的極度好感,消息一定會被放大傳遞出去,而報喜不報憂向來是官場的潛規則,那郎官也極有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好消息。一種結果是,官員工作更加努力,以求得最大限度的晉升。按照這樣的邏輯,郎官回到京城,去拜見下宰相,也屬人之常情,人家這麼關心,禮節還是需要的。
也有可能,那郎官根本不知道皇帝對他的好感,根本不知道即將到來的任命喜訊,也是按照常規,回京官員,總要拜訪下主管領導,以求得到比較好的任用。於是,就到宰相家意思意思,做了和一般官員都做的事情。真宗就是這樣想的,我要提拔你,可以,你自己跑官,不行!跑官要官,一輩子不重用!
不過,整個事件似乎有點可怕,官員的一舉一動,好像都在監控之中,否則,下級官員之間這麼平常的一次拜訪,皇帝為什麼第二天就迅速知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