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隨喜\米哈

時間:2018-05-11 03:16:08來源:大公網

  在城中各大地鐵站或商場出入口,都站滿了一班穿着整齊制服,手中握着表格與原子筆的男女,叫嚷着:先生/小姐,等一等,可否簽個名支持一下×××。這些×××包括不同形式與類型的社會有需要人士,而這些制服人士所代表的團體,往往都是多年來熱心公益的非牟利機構,但他們人海式站崗方式所形成的壓力,逼得我想起一個關於「隨喜」的故事。

  隨喜,本是佛教語,是指人樂見別人善事,而自己樂意參與其中。而我要說的故事,卻是關於一位婦人的隨喜之事。話說在日本古時的遠江國,有一寺廟在無間山之中。寺廟想建一個大銅鐘,因此向村民招募舊銅鏡,以作鑄鐘之用。

  如此,一位婦人便跟隨其他村民,捐出了母親祖傳的青銅鏡。然而,方才捐出,婦人就心痛起來,想念着這承載着她與母親記憶的鏡子。她固然沒有錢贖回這面鏡,也沒有膽量將它偷回來,事情就這樣擱下了,直至鑄鐘之日到了。

  在鑄鐘的熔爐中,工匠發現有一面鏡子就是不能熔化,無論高溫烈火如何燃燒,工匠如何處理,鏡子還是完好如初。寺裏僧人一看之下,便想到必然是捐鏡人隨喜卻不自願,執念寄在鏡中,因此鏡子冷硬不化。想當然,這就是婦人的那一面鏡子。

  此事很快便在村子裏傳開去了,村民都對婦人冷言冷語,說她的不是,而婦人最終受不了壓力,修書一封,投河自盡。遺書寫道:「奴死之後,鏡必不熔,鐘得鑄矣。若有可擊破梵鐘者,奴將以己身之靈力,賜其財帛珍寶,金玉滿鉢。此諾必踐。」

  果然,婦人死後,鐘便鑄成,而村民得知婦人的遺言後,便日復一日前赴後繼地到寺廟敲鐘以求財。鐘聲響個不停,不絕於耳,令寺廟永無寧日。最後,僧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取下大鐘,將其推下山,滾入泥沼之中,銷聲匿跡,而這傳說中的巨鐘,被稱為「無間鐘」。故事暫且告一段落,但敢問,不誠心隨喜之人,難道只有那婦人嗎?見鐘之下場,可想而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