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江南夏飲\舍予

時間:2018-05-11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鮮榨甘蔗汁清涼消暑\作者供圖

  幾場滂沱大雨嘩啦啦地下着,帶來了夏的熱情與奔放,然而越是這樣雨水充沛夏季,越需要多喝水。夏天喝水,和冬天喝湯一樣,既補充水分,又慰藉體溫。

  在夏天,兩廣南洋一帶的人,又或者江南一帶的人總要說喝涼茶,其實倒未必是茶。菊花茶、金銀花茶可以算,泡羅漢果、煮膨大海,也能入列。這傳統古已有之:明朝時橘子皮泡茶很盛行,取其清爽;梨汁茶也有,甜滋滋好喝,還治咳嗽。茶裏面擱棗子補氣益血,《西遊記》裏頭多目怪請唐僧師徒喝過。我小時候,市面上少罐裝涼茶賣,但家家都會弄點金銀花茉莉花,念叨幾句清熱去濕。總之,都是指望茶裏面加些東西,清新補氣,解了渴還治療了身心,美哉。

  以前的江南夏日,常見兩種攤子。一是鮮榨甘蔗汁,配上煮的大青葉汁。甘蔗汁本來甜濃略黏,但大青葉汁清淡茫遠。二者一合,光顏色青綠,看着都清涼;夏天喝來,最是解暑。二是大青葉汁配西瓜皮汁─後者聽來很詭異,但江南人夏天吃了西瓜,確實也有些家庭是會把西瓜皮留下,切片清炒或涼拌醬油,用來下粥,味道好過蘿蔔乾。西瓜皮汁不如西瓜汁甜,但別有清香,與大青葉汁一合,看顏色就解了一半暑氣。

  自從瓶裝可樂開始流行以後,上述兩種日漸稀少。畢竟碳酸飲料解暑立竿見影,打一個嗝,就把鬱積在肚子裏燃燒的火給吐了一半,比喝甘蔗汁爽快。但是,江南的老人家們,到了夏天看着揮汗如雨、火急火燎的少年,都會禪意十足念兩句話:「心靜自然涼」,「越喝甜越是渴」。

  於是乎,到現在還是有老人家擺這種攤兒:粗綠茶葉,拿大桶熬了,分玻璃杯裝好,杯口用玻璃板蓋住。攤子擺在樹蔭下,遠望去綠油油一片杯子。你過去,掏個硬幣,老人家給你一杯涼好了的綠茶,咕咚咚喝。能被人咕咚咚喝的,不是什麼好茶,自然談不上口角噙香回味雋永,但一口苦甜苦甜的味道下肚,口渴確實解了,滿嘴清爽不黏膩。再喝一杯,身體都輕快了好些。喝完就走,在陽光裏繼續往前蹓躂,老人家洗罷杯子,大桶裏再倒出綠茶來,蟬聲不休,夏天日子還長得很。

  回想起我的童年,在以前那個還沒有桶裝飲用水的時代,最常喝的,還是涼白開。別看涼白開簡單,這玩意從製作到入嘴,過程無比漫長。人渴起來,總想一偏頭,湊着自來水龍頭牛飲一氣,但爸媽不許,怕喝瀉了肚子。自來水灌進開水壺,燒水;人渴着,半絕望地看開水壺,滿心毛毛扎扎:一會兒覺得這水溫吞吞,一輩子燒不開,一會兒覺得這水越來越燙,看着都出汗,誰想喝啊。終於水壺開了,拿起刮痕纍纍的粗大搪瓷杯,倒了一整杯,看着滾燙的白開水,覺得面對個刺蝟:不喝吧渴,喝了吧燙。就算放進冰箱裏去涼着,那等待的過程啊,可不是漫長得讓人心焦麼?

  其實,大夏天裏,倒也無所謂究竟喝的是些什麼,總之有口冰冷的水就是了。在江南夏日的午後,蟬聲織着絲,人盤腿坐在綠藤下,咕咚咚地喝,從急吼吼到慢悠悠,最後溫淡舒展而悠長,夏天的味道,也就在此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