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馬薩達國家公園遊客不少,有些是要靠公共巴士來往的自由行客。
出發前,我們跟酒店前台要了時間表,那裏列出了從馬薩達開往酒店方向的各班巴士時間。我們選定了四點四十五分那班。
參觀完公園到達公巴站,是下午四點半。等了十五分鐘,期待中的公巴並未出現,但我們並不擔心,因為按時間表,後面每隔個十幾分鐘就會有一班巴士。
但兩個小時過去,天完全黑了,巴士還是沒來。拐到站裏來的巴士都不是去我們那個方向的。等車的人開始心焦,試探着交談。我們才發現身邊已聚集了八個人:兩位德國人,一位在瑞典讀書的巴西人和一位是他同學的瑞典女士,一位兼有以、德雙重國籍的攝影師,一位日本人,再加上我們兩個中國香港人。有的人要坐這趟車趕飛機。
最先和我們搭訕的是德國年輕人,他一開口說普通話,就把我們鎮住了。原來他是漢諾威大學的在讀碩士生,曾到台灣學過國語。他才二十一歲,已在讀研第二年。我們表示驚訝時,他說自己是天才,十四歲已中學畢業。另一位德國人是他表兄,用碩士生的話說,「讀的中學不太好」所以讀不成大學,當了麵包師傅。碩士生很委屈地說,他本希望一人旅行,可是姑姑開口請他帶上表哥,他不好拒絕。
別的人已經圍繞以色列過關的安檢議論開了。以色列安檢的嚴苛,坊間早已聞名。不過各人的描述,還是另有情趣。那位巴西人說除仔細檢查他的行李外,還被要求說出同行女友父親的名字。原因嘛,他說:「也許我長得太像他們敵對的那個民族了。」眾人哈哈大笑時,碩士生冒了一句:我再也不會來這國家了!
攝影師和日本人談的是特朗普和俄羅斯。有時會穿插點攝影範疇的事。他看到我們的手機,說他知道它的鏡頭是很棒的。
到望眼欲穿的那趟巴士來時,已是九點多。再談下去,大家怕就要交換電話號碼交朋友了。
也算是共過患難,我們下車時,其他候過車的人都和我們「拜拜」道別。那位瑞典女士一臉都是誠懇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