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芭蕉白菜\蓬山

時間:2018-05-08 03:15:57來源:大公網

  清末山東名士陳恆慶為人詼諧,言辭犀利。其有位同鄉是宮廷畫師,繪了一幅人物芭蕉圖,頗為得意。陳恆慶看了笑說:「君所繪女子,貌似不貞;男子則心似不正。知君胸中有秘戲圖也。」意指觀畫上男女表情,彷彿看到畫師心中藏着一幅春宮圖,所謂筆隨心動。

  未等同鄉慍怒,陳恆慶話鋒一轉:「惟蕉葉片片,吾愛之。」正當對方要借坡下驢、挽回一絲顏面之時,陳恆慶又來了一句「補刀」─「吾久不得歸家鄉,今日得見山東白菜矣。」這位畫師當時滿臉黑線、心中萬馬奔騰的情景可想而知了。

  芭蕉與白菜,一為煙雨江南庭院綠植,一為北方人家廚下菜蔬,但向來都很受文人墨客喜愛。芭蕉自不必說,「淅零零細雨打芭蕉」,不知打濕了多少才子紙箋、佳人手絹。芭蕉雨與梧桐雨、杏花雨、黃梅雨,基本將詩詞中雨的意象瓜分殆盡。入畫的芭蕉亦數不勝數,從陳洪綬《蕉林酌酒》、姜隱《芭蕉美人》到豐子愷《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風格各異。

  至於白菜,雅者以其自況「清白」,俗者以其祈寄「百財」,各取所需。齊白石尤其鍾愛畫白菜。往往濃淡寫意暈染菜葉,寥寥數筆勾勒菜幫留白,再用精細工筆點綴上一隻昆蟲,或蟈蟈、螳螂,或蜻蜓、瓢蟲。有時也畫上幾隻小雞,或是兩顆紅蘿蔔。畫面清新生動,生活氣息濃郁。他甚至認為白菜的地位,當如花中牡丹、果中荔枝,榮登蔬菜之王。

  齊白石也畫過不少芭蕉。但有人認為,齊白石的筆墨有點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東西,芭蕉較之大白菜,仙氣本來更濃一些,反倒不適合齊白石的筆墨。其實,不同說法乃見仁見智。芭蕉何必一定要陽春白雪地去渲染隱逸孤寂或春愁滿緒呢?像齊白石、豐子愷筆下那樣充滿親和自然的溫情,也蠻好嘛!

  當然,像陳恆慶的同鄉那樣把芭蕉畫成了白菜,就另當別論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