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早陣子一個電視廣告十分感人。香港傷健運動員蘇樺偉及其母親粉墨登場,母親訴說以前一直以為兒子會跑得很慢,怎料兒子不斷努力之下,現在能比他人跑得更快。母親淡然說着,那就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近期某社福機構,向三千六百多位由九歲至十七歲之間的本港年輕人做調查,希望探討他們對幸福感的自身評價。結果顯示當中四成受訪者只感到一般幸福,另有大約三成多的受訪者感到不幸福。鑒於該結果的負面意義,調查的機構其後呼籲各方多關心年輕人的現實情況。
這令我想起一九七七年的日本電影《幸福黃手絹》。故事其實很簡單,講述一位煤礦工人,在一次情緒爆發的意外之下,錯手將流氓活活打死,因而被判入獄。工人其時新婚不久,本來極愛妻子,但既然自己鋃鐺入獄,故此不想拖累妻子。工人在獄中一直要求與妻子離婚,但未獲妻子回應。工人出獄之時,卻仍然掛念妻子,於是寫信回家,倘若妻子願意接受自己回家,便在家門前掛上一條黃手絹……
回家途上,工人內心忐忑,思前想後,寢食難安。路途上遇到一些人和事,只是過眼雲煙。最後回到舊居,老遠便看到家門前方的庭園,掛滿了鋪天的幸福黃手絹。這一段旅途和盼望,終於沒有白費。
若問我什麼是幸福?我也難一下子說清楚。活了超過半百之年,自覺人生必定有悲有喜,有起有落。倘若沒有遇到不如意之事,根本無從得知何謂幸福。正如荷里活電影《阿甘正傳》的名言:「人生就像一盒朱古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盒內包含不同款式和味道的朱古力,阿甘一般都會充滿期望,打開包裝盒之後亦永遠不會失望。因為,即使朱古力並不是自己預期的,反而會有一種新鮮和刺激感。盒內有十幾塊朱古力,當中總有一款符合自己的喜好,那不就是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