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之後,春天便過去,迎來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
周末,去水果店,見紅櫻桃圓溜溜的,瑪瑙一般,甚是嬌艷,遂買回了一袋子。拎着袋子往家走,想起豐子愷畫過一幅畫叫《櫻桃豌豆》,對應的節氣正是立夏。翠綠的豌豆,紅艷艷的櫻桃,半空中,飛來了一隻紅蜻蜓。從前江南民間,立夏日是有嘗新迎夏的儀式。此時,豌豆初熟,櫻桃漸紅,正是初夏時節的時令美食。想到這裏,轉身拐進菜場,又拎回了一袋嫩豌豆。
回家後,放下櫻桃豌豆,小步緊跑到書櫥,抽出豐子愷的書畫集《賣花人去路還香》。翻到第一百零六頁,再來回味下《櫻桃豌豆》。這幅畫,豐子愷題詞為:「櫻桃豌豆分兒女,草草春風又一年」。真清新啊。每次看豐老先生的畫,都好似有一陣微風迎面拂來,我嗅到了剛剪過的草地清香。
豐子愷的漫畫中,常見的元素有楊柳、燕子。看着《櫻桃豌豆》,突然好奇,豐老先生究竟畫過多少吃食?煮好豌豆,洗淨櫻桃,坐下來重讀《賣花人去路還香》。
找到一幅《把酒話桑麻》。青綠的松樹下面,四位農人席地而坐,幾碟小菜,把酒言歡。四周散放着火爐、酒罎、菜籃子,高高的穀堆,一枝不知名的紅花旁逸斜出。此情此景,春風浩蕩,讓人情不自禁想呼朋喚友拖聲吟哦:「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俯拾可得的平常生活場景,在豐老的筆下變得盎然生氣,讓人生出晴日美好的感覺,忘卻了煩惱。
豐老喜歡喝茶,故而,他着筆最多的吃食還是喝茶場景。單這一本畫集裏,就有好幾幅畫裏出現了茶。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幅代表作《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一桌杯盞無聲,兩張藤椅寂寥,捲起的蘆簾後面,一鈎新月天如水。疏朗的幾筆墨痕,畫出蕭然的意境感。人散前,歡歌笑語;人散後,失落惆悵,只有一彎月亮船,懸於空空的窗前,意猶未盡。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詩意感噴薄而出。這是我喜歡豐老的原因。他的畫作相當有氣質,妙在結構立意,煙火人間味裏含有一絲禪意。作品是會說話的,某種程度上,融入了創作者本身的氣質。
說回《櫻桃豌豆》。關於紅櫻桃,還有則趣聞挺好玩。豐子愷當年在緣緣堂故居的花壇裏,種了兩棵樹,一棵芭蕉,一棵櫻桃。但櫻桃樹老不結子,於是他跑去市場買回一些紅櫻桃,將它們掛在樹上,不知情的外人還以為樹結出了子呢。多麼調皮可愛的豐老啊。童心未泯,即使老去。所以,我們才能在他的畫中看到天真爛漫。
關於江南人立夏時節為什麼要吃綠豌豆,傳說是因為古人普遍患有眼疾,為了消除眼疾,人們便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我喜歡這樣的說法。像豌豆那樣清澈,拿來形容豐老先生的畫,倒也是合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