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飛不起來的童年》站在兒童的角度看今天的古巴
星影匯影院將於五月十一至二十日舉辦「古巴迷你嘉年華」,放映七部古巴電影,包括阿利亞(Tomas Gutierrez Alea)兩部代表作《低度發展的記憶》(Memories of Underdevelopment)及《草莓與巧克力》(Strawberry and Chocolate)。其實筆者對其餘五部劇情片及紀錄片更感興趣,它們從不同角度描畫古巴現貌,但這個「現貌」居然蘊藏濃厚的「低度發展的記憶」!古巴革命近六十年以來,發展緩慢,這些新影片記錄了像冰封數十年的純樸情懷,也許就是古巴令不少文人雅士嚮往的原因吧。\劉偉霖
劇情片《飛不起來的童年》(Behavior)站在兒童的角度看今天的古巴。十二歲的Chala和母親相依為命,他負責一家生計,替一位舉辦非法鬥狗的男子做事。Chala在學校則是個無可救藥的頑童,但做了他班主任數年的Carmela仍不願放棄他。學校及社福部門想把Chala送到紀律較嚴的特殊學校,Carmela極力阻止,但她心臟病發,再不能保護Chala……
本片透視古巴社會的陰暗面,除了Chala的非法勾當外,他有些同學都是身處被排斥的板塊上,有個男同學的爸爸因為政治罪行入獄,Chala要保護他免受惡霸同學欺凌;Chala暗戀的女同學,和爸爸都是非法居民,因為他們的戶籍在鄉村,規矩上是不能居於哈瓦那。不少都是以問題家庭及頑童作主題的影片,很少會像《飛不起來的童年》般,有這麼多條人物分支,本片的劇情也相對較難預料。在殘酷社會掙扎求存的孩童和成年人之間的互動,或者會令一些影迷想起大島渚的首作《愛與希望之街》。
愛滋與變性
《生命倒數哈瓦那》(Last Days in Havana)是當代古巴名導Fernando Perez的近作,曾於二○一七年的柏林影展參展。對於本片的兩位中年男主角Miguel及Diego而言,片名中的「最後日子」各有不同意義。Miguel是餐館的洗碗工,他申請了移民美國一段時間,每天等待批文寄到。和Miguel同住的Diego是他的舊同學,Diego是同性戀者,但身患愛滋病,他已卧病在床,顯而時日無多。
在這個雙重「倒數」的環境中,忽然出現了兩位年輕人,猶如天使般令他們重新注入生氣。P4是位男妓,Diego生日時,請求Miguel找個俊男給他,於是Miguel便在街上找到P4。Yusi是Diego的遠親,是個離家出走的少女。
Miguel的英文仍未靈光,他有空便拿英文書學習,那是莎劇《隨你喜歡》(As You Like It)的改編小說版。本片的氣氛也和劇場頗為接近,角色的獨白,或者兩個人物長時間的對話,細緻地鋪排情感的起伏。此外,本片最令筆者對故事時代最感不解:主角住的地方很舊,電視也沒有,周圍都是很殘破,但有些配角在談足球明星C朗拿度(Cristiano Ronaldo)及美斯(Lionel Messi),才肯定這是當代!
接着談的都是紀錄片,《跨性逆旅》(Transit Havana)探討較敏感的變性問題。要不是得到古巴前領袖卡斯特羅(Fidel Castro)的女兒的支持,要拍這種紀錄片相信不易。影片開宗名義宣示,因為古巴的革命理想是平等,所以性小眾也應該得到免被歧視的權力。然而本片卻不是說較虛浮的平等或歧視,而是很實際的去勢手術。
但先別驚慌,絕不會有血淋淋的鏡頭。並不是所有人聲稱自己「女生男身」,便可以引刀成一快。本片聚焦於三位人物,Malu是性工作者,她不以這工作為恥,其勇敢態度,儼如古巴性小眾中的代言人。Odette飽受家庭壓力,而且她是虔誠基督徒,令她天人交戰,但心理穩定是做變性手術的先決條件。最後一位是一點都不像變性人的Juani老爹,他多年前做了變性手術,現在卻在進行手術回復男兒身。
鄉愁與激情
《古巴.紐約跨界之音》(Cu-Bop Across the Border)是由日本人高橋慎一導演,英文片名的Cu-Bop是一個在古巴革命前興起、但曇花一現的古巴爵士風格,它混合了Charlie Parker的Be-Bop,以及數百年前由非洲黑奴帶來古巴的非洲鼓樂。可是本片並不是要談這種音樂,而是借託這種於爵士音樂的範圍內,將美國及古巴融和的音樂風格,說一個和古巴移民有關的故事。
中年的Cesar Lopez是古巴當代的重要色士風手,即使他很多家人都已移民美國,但他仍堅持留在祖國。青年的Axel Tosca小時和父母移居美國,他在紐約的爵士樂界站穩陣腳,組成了三人組合,他是團長並負責鍵盤。導演把兩位天才橫溢的樂手帶在一起,但那時古巴及美國尚未恢復邦交。此外,Axel Tosca作為移民,或所謂的叛逃者,想回到古巴要遇上不少阻滯。
影迷應該對《樂滿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很有印象,它給世界樂迷及影迷介紹了革命前的古巴爵士樂。《古巴.紐約跨界之音》雖然沒有這麼強勁的音樂,但有兩個優點不能忽視,首先是它以音樂側寫古巴人在革命後半世紀,仍要面對離不離開祖國的矛盾心情。另外是片中的音樂演出頗為完整,喜歡聽音樂的朋友應該不會介意「故事」的部分略為單薄。
這些影片中,都不時見到老爺車在街上行走。也令人想起在《狂野極速8》(Fate of the Furious)開頭,在哈瓦那拍攝的飛車場面。即使現實上是無可能在古巴街頭這樣瘋狂駕駛,但以改裝過的老爺車賽車,卻不是無中生有,這就是紀錄片《哈瓦那賽車俱樂部》(Havana Motor Club)的主題。
一九五八年,革命軍尚未贏得內戰,但哈瓦那舉辦了格林披治,把古巴的賽車狂熱帶至巔峰。一年後革命成功,卡斯特羅指賽車是資本主義的玩意,自此禁絕。然而數十年來,仍有古巴人進行非法賽車,而比賽方法多數是一對一鬥直路。但如果給警察抓到,車主除了受罰,汽車更會被沒收。二○一五年,古巴踏上了開放的道路,教皇即將到訪,一眾賽車發燒友希望政府可以從此恢復合法賽車。然而,過程一波三折,其中一個障礙竟和教皇到訪有關。
《哈瓦那賽車俱樂部》可謂對古巴近年在魯爾(Raul Castro)領導下,所走的開放道路的見證及紀錄,也描寫了古巴的特殊環境下,人類共通的追夢之心,以及他們為夢想所作出的犧牲。近日古巴因為國家領導層變動,再次成為國際新聞的焦點,是次「古巴迷你嘉年華」湊巧的來得及時,可會為影迷預示古巴日後的光景?
影片全附中英文字幕,詳情可查閱網址:https://www.metroplex.com.hk/zh_tw/movie/spec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