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雷東「秘密花園」特展中巨幅藍色瓶花引人注目\資料圖片
要分析日本博物館和美術館舉辦西畫展的成功模式,本土館藏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日本舉辦西畫展最特殊的一點就是,基本所有外展都收錄有本館或本土的西畫收藏。僅在我本次短暫日本行中所看的四個西畫展中,包括京都文化博物館的「透納─風景之詩」特展、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中的普拉多精品展,以及三菱一號美術館中的「奧迪隆.雷東:秘密花園」特展都收錄了日本本土的西畫收藏。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參展藏品遠非「濫竽充數」:普拉多精品展中的一幅凡.戴克肖像便是國立西洋美術館館藏;透納展中有多幅曾做為書籍插圖的精緻小畫,其版畫都是日本館藏;雷東「秘密花園」特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將奧塞博物館中收藏的多梅西男爵委約他創作的十五幅城堡餐廳裝飾壁畫全部借到東京,而壁畫中最璀璨奪目的巨幅藍色瓶花竟然是三菱一號美術館館藏。建立在自身擁有重要藏品的前提下,從單向文化交流變成了雙向資源互換,日本與西方博物館美術館的合作顯然比毫無收藏的純粹借展相對容易很多。這個先決條件顯然是我國公立博物館和美術館不具備的。
建立在能夠借到重量級展品的基礎上,廣泛的受眾群和龐大的購買力則是日本西畫展成功的保障。在日本逛博物館和美術館,拋開學生、遊客和從事藝術的群體之外,感觸最深的就是中老年人佔主流。每個展覽半數以上的觀展群體都是白髮蒼蒼的老者,老夫妻二人共同看展並在博物館午餐下午茶的比比皆是。這個現象在讓我深感日本觀眾對西方藝術發自心底的渴求是來自各個年齡層的。
凡我親歷過的每一個日本外展,最難以忘懷的就是日本觀眾在紀念品店對所有展覽衍生品所展現出的令人瞠目的購買力。在琳琅滿目的衍生品中,明信片、冰箱貼、印有展覽作品的帆布包、塑料大文件夾、小型錢夾和食品都是每個特展最暢銷的產品。在日本觀展後逛紀念品店,我遇到過雷東的瓶花絲巾賣斷貨,也目睹過觀眾對安藤忠雄簽名限量版圖錄的瘋搶,更是親歷過「多啦A夢展」長達一小時的衍生品排隊結帳。站在隊伍中,消費者的年齡層也是分布頗為均勻,各取所需。粗略算來,要知道每一個西畫特展的門票基本都在每張一千五百至一千七百日圓,展覽圖錄每本二千五百至三千日圓,其他衍生品的價格也並不算便宜,算上在博物館咖啡廳的消費,看一次展覽要產生一萬日圓的開銷輕而易舉。而西畫展平均長達三個月的展期和輕鬆突破十萬的觀展人數,則更是主辦方必須要參考的重要數據。事實上,有廣泛的受眾群和龐大的購買力做支撐,能夠讓日本主辦方將西畫臨展作為常設展來經營,不僅展陳設計製作精良,展覽中提供英語和中文語音導覽,甚至會在展覽宣傳頁中將參觀路線和重點作品的位置圖標記清楚。細緻入微的展覽製作與強大的購買力相結合,也給了西方博物館和美術館建立長期合作模式的信心,使得日本每年的外展展覽季排期能夠像歌劇院和音樂廳的演出季一樣,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成為常規操作模式,實現成熟的良性循環。
最後,來看看上述兩個特展的贊助商吧。算上贊助和協助,每個展覽都差不多有十家大財團來為其承擔展覽的所有開銷。和我國公立博物館和美術館需要依靠政府撥款辦展性質上的差異,直接導致展品量級和展覽水平的巨大落差。凡名滿天下的重點展品,其保價和運費也大都「名不虛傳」。很多時候由於展品保價估值過高,博物館和美術館需要採取多地巡展的方式來分攤費用,這種接納外展的模式在我國公立博物館之間頗為普遍,日本亦是如此。如普拉多的館藏將巡展到兵庫縣立美術館,而剛剛在京都結束的透納展和東京月初閉幕的老勃魯蓋爾家族展也將在日本多地巡展,操作方式完全一樣。但受制於國家撥款的資金,我們外展中所展出的展品量級仍無法和日本西畫展同日而語。對於那些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明星展品和「鎮館之寶」而言,有錢,人家未必借你;但沒錢,人家肯定不借你。「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套用在外展籌備中也是恰如其分。
綜上所述,在兼具贊助商財力支撐、廣泛受眾群和龐大購買力的先決條件下,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的「委拉斯凱茲和繪畫的榮耀:普拉多博物館的黃金時代」精品展與E.G.布爾勒先生「至高的印象派」藏品展,所呈現出的其實是日本西畫展成功模式的一個縮影。而本土博物館擁有西畫館藏的客觀事實,則成為了日本與西方博物館建立長期合作模式的紐帶。策劃一個成功的西畫特展,需要從上到下,由內而外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羅馬非一日建成」,若想打造可持續性發展的長期成功而非曇花一現,則需要館際間的系統化的交流和長線合作模式的建立、主辦方的持續性投入、受眾群觀展和消費習慣潛移默化的培養等等。雖任重而道遠,我們仍可以從日本西畫展的成功模式中吸收並借鑒,結合國情思考出最適合我們的發展模式。 (下)